+第九回-訪菩薩述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四月十二日[12日5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井蛙度大海 眾生測三千
無量無邊界 茫然趣兩邊
濟佛:在一口廢墟的水井中,住著一群青蛙,他們以為世界上除了這口水井之外,沒有其他的水井了;賢徒你認為如何?
蔡生:怪不得俗語說-井底之蛙就是這個原因!
濟佛:所以三千大千世界猶如大海;世人住的地方猶如水井,人住在世上就像井中之蛙一樣.
蔡生:的確也是,怪不得宇宙的奧妙,到現在還是一個謎!
濟佛:還好今天師徒二人,總算解開一點點謎題.
蔡生:那當然,此本極樂世界遊記如果著成,等於讓世人多了解宇宙的奧秘.
濟佛:哈哈!道德經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
蔡生:的確也是,有福氣的人一聽到佛法就相信,沒福氣的人,一聽到佛法不但不知珍惜,尚且還要毀謗,像這種人真是沒福氣呀!
濟佛:話我倆在講,信不信由你,哈哈,今天著書時間已到,賢徒快坐穩蓮臺,準備起程吧,
蔡生:是的;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前回菩薩答應為你解說四十八大願,你還記得嗎?
蔡生:遵記得,今天我就要洗耳恭聽了.
濟佛:現在菩薩已前來接引;賢徒快向前頂禮.
蔡生:下生頂禮拜見菩薩.
菩薩:賢生免禮,快隨我去吧!
蔡生:是的,感謝菩薩慈悲.
菩薩:賢生是否想知道,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
蔡生:當然想知道呀!
菩薩:好吧,那麼現在就告訴你吧!
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是這樣的.
第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佛國裡有地獄,餓鬼,畜生,不取正覺.
第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壽終之後,倘若還有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有形色不同或是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能得到宿命通,以至了解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能得到天眼通,以至見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能得到天耳通,以至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能得到他心通,以至了解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的眾生心念,不取正覺.
第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能得到神足通,以至於一念之間不能達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倘若還有邪思妄念,貪取非份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修禪定,就會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佛光不能普照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的壽命不能達到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聲聞羅漢之多,能計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他們的壽命不能達到無限量;但是除了自己立願欲往他方世界,弘法渡生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會聽到不善之事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讚嘆我的佛號者,不取正覺.
第十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能發出虔誠的信心,欲生我佛國土,乃至十念,若不能往生者,不取正覺.但是犯了五逆(一,殺父,二,殺母.三,殺阿羅漢.四,毀謗佛陀,出賣佛陀,破壞佛身.五,破壞修行團體及僧眾.)大罪,以及誹謗正法者,不在此限.
策十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發出菩提心,修心養性,行功立德,誠心誠意發願,欲往生我國者,壽終之時,倘若佛菩薩不現其人之前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世界眾生,聽到我的名號,時時想念我國,多行道德,至誠迴向,欲往生我國者,如果不能達到願望,不取正覺.
第二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佛國諸菩薩眾來生我國,一定能在一世裡補到佛位.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覺之道者,不取正覺.
第二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間不能遍至無量無數億那由他諸佛者;不取正覺.
第二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在諸佛之前,現其德本,所求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二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不能得到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一切萬物微妙香潔,形色特殊,難以稱量.如有天眼通能明辨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菩薩以及少功德的天人,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第二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的菩薩智慧辨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的地上明亮光潔能照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三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的宮殿,樓閣,寺觀,蓮池,流水,花草,樹木,及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其香普需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三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眾生,蒙我光明觸其體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三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邊諸佛世界眾生,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邊世界,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邊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命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三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十方無量無邊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不受諸天世人致敬者,不取正覺.
第三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裡的天人,欲得衣服,隨念而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三九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天人所受快樂,比不上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菩薩想見十方佛土,應時如願,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一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於得佛,若有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二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三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四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五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得普得三昧,住於三昧;至於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如來,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六願-假使我成佛之後,我佛國中菩薩能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能者,不取正覺.
第四七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八願-假使我成佛之後,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於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後來祂慢慢以這些願心去莊嚴佛土,終於成就西方極樂世界,祂的聖號阿彌陀佛也普受十方世界諸菩薩,天人,眾生的讚嘆與持念.
蔡生:喔!原來如此,因此世人應該相信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了.
菩薩:哈哈!賢生總算了解了,現在活佛又要帶你回堂了.
濟佛:快向菩薩頂禮答謝,我們準備回堂.
蔡生:叩謝菩薩開示之恩!
菩薩:賢生免禮,請起吧!
濟佛:賢徒,坐穩蓮臺,準備回堂了.
蔡生:我已坐穩,請恩師回堂.
濟佛: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第十回-訪菩薩述臨終念佛之重要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四月十五日[15日5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雲遊淨土成自然 唸佛往生超人天
三根普被因緣大 末法修持速加鞭
濟佛:哈哈!這幾個月來,為了著書而雲遊極樂世界,雖然忙碌,但是為了讓世人瞭解極樂世界真面目老衲雖身擔重職,也覺得甚有意義.
蔡生:恩師真是大公無私呀!別人都守住自己門戶,恩師確是大開門戶,容納別人,難怪別人要叫恩師為濟公,但是我說恩師處事光明磊落,正如某教修士尊稱恩師為光明磊落佛.
濟佛:賢徒!想不到你也會拍為師的馬屁.
蔡生:可不是嗎?
濟佛:其實修道本來就是大公無私的,如果有人道理不說,只會講是非,像這種人不是.在弘法,而是造口業.今天我倆又奉命著作極樂世界遊記,其意義就是讓世俗人及修道人,多一種修持方法,多介紹一個佛土世界而已,怎能為了自己的私心而詆毀他人的成就?
蔡生:說得也是,好處告訴別人,讓別人共同來分享,別人得到好處,自己也覺得快樂.
濟佛:那麼我們就開始起程吧!
蔡生:好的,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哈哈!正要起程,想不到菩薩已前來接引了.
蔡生:弟子頂禮菩薩聖安.
菩薩:今日預知賢生又要著作遊記,所以先來一步.
蔡生:奇怪西方極樂世界離此有十萬億佛土,菩薩如何預知.
菩薩:雖然西方極樂世界離此有十萬億佛土,但是仍然與娑婆世界同在十方熾然寶光明世界裡,所以只要世人有光明的思想,真心虔誠的念佛;佛菩薩自然能夠知悉.
蔡生:原來如此.
菩薩:極樂世界遊記著作以來,已經十幾回了,極樂風光也大致介紹書中,世人如果不想念佛的話,就是賢生你將極樂世界的一草一木都講得清清楚楚也沒用.
蔡生:菩薩說得有道理,目前世人都很現實,總以為唸佛要等到死後才有利益,所以他們都想等到臨死才唸.
菩薩:平時不唸,臨死就難唸了.
蔡生:說得也是.
菩薩:其實唸佛好處實在太多了,不要以為死後才有利益,須要知道佛為醫王,所以如果身體有病的人不妨多唸佛.
蔡生:這怎麼說呢?
菩薩:因為念佛能統一心思,排除妄想,你看世人經常妄想紛飛,勞累心思.弄得常年失眠,精神分裂,像這種病就是心病,心病是無藥可醫的.只有念佛才能治好心病,因為唸佛能統一心思,將散心歸於一心,自然心病可醫.正如中峰國師所說:佛號就像一顆清珠,眾生的妄想就像一池濁水,清珠投入濁水,濁水自然澄清,佛號投入亂心,亂心自然成佛.這就是治療心病的最佳良藥,也是成佛的最好捷徑.
蔡生:菩薩慈悲,請問一個人如果臥病不起,屎尿遺床之時,或是女子月事來臨,或是上廁所之時,是否可以念佛.
菩薩:當然可以的,須要知道佛是大慈大悲的,就像太陽普照大地,祂不分富貴貧賤;就像大海接納百川眾流,它也不分清淨垢穢一樣;又像慈祥的母親,她怎會畏棄自己的兒女屎尿遺床呢?所以只要世人誠心誠意的唸佛,一心一意的念佛,佛豈會計較凡人外形上的污穢.所以有病的人更要唸佛,如果有人助唸更好.
還有念佛可分為三種:一口唸.二意念,三觀想念佛.如果上廁所之時,為了對佛菩薩的尊敬,可改為意念,也就是在心中默念就可.但是標準的念佛方法是心裡想佛,口中唸佛,耳朵聽唸佛的聲音,如此佛音流轉於心,口,意之間,等於三業清淨,一旦念佛功力日深之時,自心即是佛心,自性即是佛性,自然成佛.
蔡生:說得也是,否則弟子經常看到許多人,出口髒話連篇,的確很不恰當.
菩薩:世人有不良的口頭禪,皆是與惡人交,習染而來,應當改過.如果能在開口閉口之間改說:
阿彌陀佛,反而受人尊敬,更能感染親戚朋友,修口修心,改變他們平日的惡口粗語,久而久之,他們也會改口說阿彌陀佛,如此一來,不就是一種渡人念佛的最好方法嗎?
蔡生:是的.
菩薩:還有如果在平常之時,遇有急事或是災難,如能一心持唸阿彌陀佛,一心向佛,在剎那間,一旦有不幸的事故發生,最能獲得佛力護持與接引,而得到往生的利益.
蔡生:這麼說來臨終之時念佛,有莫大的利益了.
菩薩:那當然,所以臨終的人,最好能夠唸佛不斷,如果自己的親人,在臨終之前不知念佛就要開導他,向他講解念佛往生的好處,並開導親屬助唸佛號,如果助唸的人疲勞,就要輪流助唸,使佛音流轉不斷.而且家屬不要在臨終之人的面前相視(看),以免臨終之人生起愛戀之心,而且唸佛的聲音不可以帶著哭泣的音調,否則臨終之人會更加悲傷,如有親戚來訪,不要閒談雜話,免得臨終之人分心,而忘記唸佛.
*最主要的是臨終之人,在神識離開身體的一剎那,千萬不要撫屍痛哭,因為臨終之人,雖然呼吸脈膊停止了,可是他的靈性在十至十二小時之間尚末離開身體,因此仍然有知覺,如果親屬在這個時候,馬上撫屍痛哭,反而使臨死的人;悲苦交集,不知何去何從,失去了光明的正念,就恐怕執迷不悟,而墮入六道輪迴之中了.
蔡生:喔!這樣太可借了!可是為什麼親人的哭喊,會誤了往生之路呢?
菩薩:因為唸佛的人,在西方的七寶池中,就會生長蓮花,念佛的人,如果唸得越勤,蓮花就長得越大,行功立德越多,蓮花就長得越快,等到這位念佛的人,臨命終了,西方諸佛菩薩就持蓮花下的蓮臺去接引念佛的人,如果念佛的人,在臨命終時,還能一心念佛,那麼他的靈性就歸向蓮臺裡,這樣往生就成功了.
*反之,如果在往生的一剎那,臨終之人受了親戚朋友的悲傷哭喊,那麼臨終之人受到干擾,一時動了情愛,整個心都亂了,念頭也昏昏沉沉,最後靈性恐怕就要彌留人間;而成為遊魂,這就可惜了.所以當臨終之人,呼吸脈賻停止之後,在身體未冷之前,千萬不要撫抱哭喊!因為剛死的一剎那,是很難受的,如果再去觸摸他的身體,那麼他一定很不高興,在這個時候怨恨心一起,就恐怕失去往生的機會了.
蔡生:請問菩薩,像這種情形,與自己的因緣有關吧!
菩薩:當然有關,因為有些人平時不唸佛,又不廣結善緣及行功立德,所以在臨終之時,沒有善友的支助,親屬又執迷不悟,在這種情形之下,想往生西方;就困難重重了.
蔡生:為什麼?
菩薩:現在我說個比喻吧!大慈大悲阿彌陀佛就好比天上的明月,世人念佛好比一潭湖水,湖水無波之時,明月朗照.那麼臨終之人念佛也是一樣,心淨念佛之時,佛光普照,佛在眼前,佛在心中,機緣成熟,感應相通,承佛願力,皆得往生.
蔡生:喔!原來如此.
菩薩:還有一點必須往意的,就是當親屬死亡十至十二小時之候,應該繼續助唸,這樣可以超拔亡人,更可以增高蓮品.如果在環境許可之下,最好能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全家素食,並禁止殺生,這對死去的人有莫大的助益.
蔡生:菩薩苦口婆心,講解得那麼清楚,真是太好了.
菩薩:今天時間不早了,我先回了.
蔡生:叩別菩薩隆恩.
濟佛:今日著書就此結束,蔡生魂魄投體.
+第十一回-羅漢述苦心修持.賢生掉淚嘆世人難度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四月十八日[18日5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嚴霜冰冷凍人心 節士奮鬥不畏貧
學它蛛蜘網屢破 精神永在超人群
濟佛:蜘蛛不能只守一個網,以至永生,它必須經過風吹雨打,不斷的歷盡風霜之苦,所以它在一生當中必須受盡屢次失敗的考驗.為人處世也是一樣,必須經過層層的考驗才能成功,這種成功才是真實的,才是珍貴的,才是甜美的,如果不是奮鬥得來的成功,這是虛偽的,這是短暫的,這是僥倖的.
蔡生:恩師之言,勉勵世人要學蜘蛛的孜孜不倦與奮鬥不息精神.
濟佛:修道也是一樣,無論在修持上,在環境上,都有許多失望的時侯,就像室內的蜻蜓飛不出室外一般,可是只要冷靜的思考,一定能尋出一條光明的空間,讓你飛出去的.
蔡生:正如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濟佛:哈哈!現在許多修道人以為自己已走入山窮水盡疑無路.
蔡生:那麼今天著作極樂世界遊記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濟佛:正是!正是!我倆起程吧!
蔡生:是的,愚徒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哈哈!菩薩已前來接引,賢徒快向前頂禮參見.
蔡生:下生頂禮參見菩薩!
菩薩:賢生免禮,起來吧!
蔡生:感謝菩薩慈悲.
菩薩:賢生!快隨我來吧,
蔡生:是的!
菩薩:今天我介紹一位專心念佛的聲聞羅漢,與你認識,你可以請教他,如何念佛往生的.
蔡生:好的.
菩薩:聲聞羅漢,速到此處.(此時菩薩從林間參禪的羅漢之中喚來一位)
蔡生:弟子參見羅漢.
羅漢:賢生免禮.
蔡生:愚生今日奉旨著書,今日才能見到羅漢,又看到羅漢在此逍遙自在,真是太羨慕了.
羅漢:先苦後福,先福後苦,因緣因果半點不由人,如嚮往西方極樂世界,唯有念佛與信願,別無他求.
蔡生:末知羅漢在生是如何修持,今日才能來此.
羅漢:這個說來話長,吾本來修習其他法門,後來經過高人開導指示吾說:念佛法門是最直捷最了當的修持方法,除了念佛法門之外,沒有其他的法門能夠比念佛法門更好了.
*自此吾痛下決心一意念佛,為了怕吾信願不堅,因此就在阿彌陀佛聖像前,至心發願,並燒戒,以示真信,真願,真行,求佛慈悲攝受而曰-弟子蓮根,自無始以來,廣造十惡八邪,詳說不盡,今得人身,貪,瞋,痴,愛,念念不斷,將來絕對墮入輪迴,受盡苦楚,於今痛切懺悔,自今日起,決定念佛,虛空有盡,我願無窮,至心哀求,阿彌陀佛常來護持,將來陽終之時,靈根不昧,念佛不斷,親見阿彌陀佛及諸菩薩前來接引.
*自此吾便念佛不輟,但是吾業障深重,因此末能得到上品上生,只能得中品上生,雖然來到西方淨土世界能夠見到佛,聽到佛法,可是只能先證小果,尚不能惑業漏盡,可是來此之後,發覺這兒的修持環境比凡塵的世界,好修多了.因為在此,吾每天耳聽佛音,鼻嗅淨香,口食八功德水,眼見莊嚴世界,與朋友交,皆是菩薩,羅漢及上善人等,佛音宣流,水鳥演法,逍遙無盡,壽命無量.
蔡生:請問羅漢,為何壽命無量.
羅漢:此是阿彌陀佛未成佛前,曾立下四十八願,其中第十五願是:假使我成佛之後,國中天人壽命無量.因此凡是來此之人,皆是不退轉之菩薩.除非有其他願力,欲往他方世界弘法度生之人,不在此限,賢生你即是一位也.
蔡生:不敢,不敢,愚生罪孽深重.
羅漢:賢生慈悲為懷,身軀作為眾生雲梯,心靈作為三教橋絛,犧牲奉獻之精神,令吾也自嘆不如,又何必客氣.
蔡生:羅漢過獎了,賤軀賤命,何足掛齒.(此時蔡生言到此處,淚如雨滴,吾[白鶴童子]法眼傳真,觀到此時此景,亦法力漸失,不知如何寫起)
羅漢:賢生,不必傷悲,你一滴一滴之淚水,將化為一朵一朵之蓮花!(此時蔡生即時抬起悲痛之心情;強作笑容,可是有誰能了解他的心情,又為誰在流淚.)
蔡生:方才愚生一時失態,求羅漢原諒.
羅漢:那裡,那裡!
菩薩:賢生!今日為何悲傷.
蔡生:愚生自覺業障深重,但是又要擔當普化之大任,阻礙甚多,因而才不知不覺感傷失態.
菩薩:賢生,男兒有淚不輕彈,你有度世弘願,因此在一生當中嚐盡人間的辛,酸,苦,辣,為了世人,經常放棄兒女私情,吾心已知,不必難過.
蔡生:求菩薩寬恕,愚生因為定力不足,所以才失態.
菩薩:賢生你客氣了,好了,今天的訪問就此為止吧!(此時濟佛來到,蔡生坐穩蓮臺,準備回堂)
濟佛:賢徒你將痛苦的心,投射到眾生的心靈,這是不對的,尤其現在正是著書時間,你不能平心靜氣,這是不對的,你應該拾起寧靜的腳步,引導世人登上真理的彼岸,拿出你真理的財寶,佈施給須要真理財寶的人,使別人得到心靈的糧食,雖然犧牲了自己的享受,但這才是傳佈真理的勇者.
*這些年來,你為了道務,而犧牲了事業,為了世人,而捨去了皮肉,你雖然效仿大禹治水的精神,但是也應該學學佛陀的自在解脫.否則只靠有志的衝勁,這是不夠的,只靠有形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你當以無形永恆的動力,作你的支柱,不必害怕別人的毀謗而傷心,也不必為了別人的褒獎而高興;因為這都是不實在又多餘的.
*賢徒:世界上的事物,沒有絕對的,你不要抱著滿懷的希望,也不要抱著別人都能順從你的意願,你應該像山谷的空虛去容納別人,像大海的廣闊去接受山川江河的支流,而不是像桌子一樣.只能放些東西,像椅子一樣只能坐一個人,這樣對於一個佈化真理的人是不夠的.
*賢徒,做一位傳佈真理的人,不是沒有煩惱,而是應將煩惱看淡,做一個不平凡事業的人,不是沒有嗔恙,而是能將嗔恙看空,你能夠這樣做的話,你就是成功的人.
*賢徒!我知道為師對你的要求,是莫大的苛刻,但願你恨我,但希望你能廣愛世人,這就是我的話.
蔡生:恩師!所說的話,句句刻骨銘心,句句深烙心靈,愚徒當永誌不忘.
濟佛:好了,冷天時間不早了,我將回天了.
蔡生:恭送恩師.
+第十二回-訪菩薩介紹極樂世界之殊勝環境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六月廿二日[20日7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行道修持貴有恆 同甘共苦心田耕
外慈內德兩齊進 蓮邦聖域步上乘
濟佛:哈哈!諸生久違了,眼看今日堂中又多了一張大黑板,想必是講道之用,老衲看在眼裡,喜在心裡,因為聖天諸生,畢竟是一心一意往上精進,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才是修道者的本份.
蔡生:本堂準備了一張大黑板,是請恩師上臺講道用的.
濟佛:賢徒,想不到你也會派公差,難道這種講道的工作,也要老衲代勞嗎?
蔡生:不是的,因為許多人,都喜歡聽恩師講道,所以愚徒只好請示您了.
濟佛:其實賢徒你應該訓練自己,像這種工作還是由你來承擔比較恰當.
蔡生:我能嗎?
濟佛:如果你不去做,永遠就不能,如果你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蔡生:既然恩師這麼說,愚徒就試試看了.
濟佛:好了,今天就提早出發吧!
蔡生:愚徒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今天風雨欲來的樣子,老衲眼看世人皆躲在家中看電視,唯有聖天諸生,圍著沙盤看鸞字,真有意思.
蔡生:哈哈!他們看電視傳真,我們是看聖靈傳真;他們看得律津有味,我們看得法喜充滿.
濟佛:今天為了讓你了解西方極樂世界與紅塵苦海有多遠,所以在雲遊上,拖延了一段時間.
蔡生:原來如此,怪不得方才弟子看到欲界的世界,以及色界的世界,現在一眼望去又無形無色的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濟佛:等一下就可以看到極樂世界了.
蔡生:想不到極樂世界是超出三界的世外桃源,真是別有洞天呀,
濟佛:賢徒別有洞天不可比喻於極樂世界.
蔡生:的確也是,極樂世界實在太廣闊了,不像凡間的居住環境,那麼狹窄,生活又那麼緊張.
濟佛:前面已來了清淨菩薩,蔡生快向菩薩叩安.
蔡生:弟子頂禮參見菩薩,請菩薩多予開示指導.
菩薩:賢生免禮,今日貴堂奉旨著作此書,乃是西方世界眾菩薩所期望之大事,尤其今日吾不遠千里來此迎接,乃是受大慈大悲阿彌陀佛諭令而來.
蔡生:原來如此,真是太感謝了,但是今日由鸞堂來弘揚佛法,真是其事罕有,不是嗎?
菩薩:賢生!難道你亦有門戶之見嗎?
蔡生:沒有!沒有!只是此本遊記的著作,真是一大奇蹟與突破性.
菩薩:賢生此言對矣!今日佛法借重鸞門宣揚,乃是不得已之舉,因為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眼見末法時期之眾生,靈根日昧,又看到鸞門普化有特殊的力量,所以才想到選一鸞堂著作此本遊記,發揚淨土法門,恰巧賢生你與我佛有緣;又看你有一片至誠的度世弘願,所以才有今日著書之因緣.
蔡生:喔!真是幸運極了.
菩薩:現在已到了,我們就在樹下乘涼吧!
蔡生:來到這個地方,遠離了塵囂的紛擾,一片莊嚴光明,弟子不知如何形容,只有以嘆為觀止四字,作為世人的見證.請問菩薩,極樂世界有那麼多菩薩,是怎樣修成的.
菩薩:有心則成,有志則成,有信則成,這就是成就菩薩的原因.
蔡生:前面水鳥唱出優雅的法音,使我頓覺身心輕安,法喜充滿,真是太妙了.
菩薩:這些水鳥,並不是罪報化生之鳥,乃是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力所成之鳥,其目的就是讓法音宣流.
蔡生:真是太妙了,請問菩薩這些樹木就像長春樹一樣,這是什麼原因?
菩薩:這些樹木也是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力所成,因此四季不凋,長年青綠,而且這些樹木一旦受到微風吹動,就會產生微妙的法音.
蔡生:喔!我已感覺到了,那種法音,聽了之後,讓人清淨,有洗滌煩惱的功能,更使我有唸佛的念頭.
菩薩:哈哈!所以只要往生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一聽到這些法音,自然而然就會念佛,這是一定的道理.
蔡生:這些道路,都是金黃色,而且整齊劃一,比人間的地板磁磚莊嚴多了.
菩薩:那當然,這地面皆以金沙佈地,亦是大慈大悲阿彌陀佛願力所成的理想世界,所以世人如果想要黃金,不如唸佛往生西方,就有看不完的黃金.
蔡生:哈哈!富貴人家將黃金當成裝飾品,想不到在極樂世界,黃金只是足下之物,到處皆是,相差真是天淵之別啊.
菩薩:哈哈!賢生真會比喻呀!
蔡生:那裡;那裡:菩薩過獎了!又請問菩薩,這裡既然已經超出三界,為什麼還有形象呢?
菩薩:這就是大慈大悲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所促成,你看這裡的菩薩之多真是難以計量,怎會是三界以內.
蔡生:既然是超出三界,但是凡夫業障深童,怎麼能夠往生.
菩薩:這就是大慈大悲阿彌陀佛的大願力,須要知道,眾生就好像雙手攀附在懸崖,急需救援.修持其他法門,就好像心想往上爬,但是如果力不從心,就要落入深坑了.可是修持念佛法門的人,就不同了,他呼叫岸上的人幫忙拉他一把,最後得救了.所以前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往上爬,力量比較薄弱;後者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以及他人的力量,總是比較容易得救,所以相差就在於此.
蔡生:這麼說來,只要一心念佛,就能得到佛菩薩的攝受接引了.
菩薩:那當然,正所謂千修千人去,萬修萬人去.
蔡生:這真是天大的福音呀.那麼我也要唸佛了.
菩薩:賢生是否臨時想到什麼問題?
蔡生:凡間真是苦海呀!種種生活的壓力實在太大了,譬如說:升學就是一道窄門,所以就是想讀書,也很困難.找職業也是一道窄門,競爭激烈.比來比去,只有唸佛法門,最容易修持,門路最大了.這難道不是一大福音嗎?
菩薩:希望你能將此福音,告訴世人.
蔡生:喔!這要廣大的善心人士來配合才可以.
菩薩:那當然,但是我相信世人一旦看到此書之後,會踴躍助印的.
蔡生:希望如此.更希望凡是助印極樂世界遊記的人,都能得到佛菩薩的加被.
菩薩:那是一定的.
濟佛:今日時候不早了,我想著書就至此為止吧!快向菩薩叩別.
蔡生:弟子在此叩別菩薩.感謝菩薩的開示.
菩薩:賢生免禮,後會有期.
濟佛:徒兒坐穩蓮臺,準備回堂吧!
蔡生:我已坐穩,請恩師回程吧!
濟佛: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第十三回-訪祖師述微妙甚深道理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七月初八日[4日8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三十二相相非相 真假活佛尺難量
心佛口佛意亦佛 外相豈可當佛裝
濟佛:修道之人,不可以貌取人,否則就落入執著的偏端,可是末世以來,世人智慧淺薄,眼翳日深,往往以人的外形,當成活佛一樣的朝拜,如果今天老衲走在馬路上,反而令人不屑一顧,哈哈!真活佛,假活佛,賢徒知道就可.
蔡生:恩師說這一句話,讓我啼笑皆非,世人皆在尋寶,寶在自心,世人皆想修道,道在左右,世人想見活佛,活佛沒人認識.
濟佛:哈哈!不認識才好,老衲落得自在,就像賢徒一樣,有人在你面前找蔡生,不知蔡生就是你.
蔡生:恩師真會開玩笑.
濟佛:賢徒!你看現在的仿冒品,太多了,比如說:鍍金經過修飾很像黃金,大理石經過修飾很像寶玉,玻璃經過修飾很像鑽石.
蔡生:哈哈!恩師就像一顆真正的寶珠,外層覆蓋塵土,有誰能知道,哈哈!
濟佛:那就借給你好了.
蔡生:好呀!愚徒把它擦拭乾淨,來照耀世人,引導有緣之人,走向光明的大道.
濟佛:現在不就借給你了嗎?
蔡生:是呀!謝謝恩師!
濟佛:想不到賢徒果然慈悲,寶珠不留著自己用,還要照亮別人.你有這種想法,就夠了.今天開始著書吧.
蔡生: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
濟佛:想起人不可貌相,就想起六祖大師,他深具佛性,可是相貌平凡,不識之人,還以為他是粗俗的工人.還有慧明大師,也是一樣,有一次湖北歸元寺請他講經,全寺眾僧及佛弟子排班迎接三天,都看不到他的蹤影,大家都感到奇怪,等到第四天,一位認識慧明大師的住持師父在吃飯時,才看到慧明大師,連忙在齋堂接駕,原來慧明大師,早已在五天前就來到歸元寺,可是有誰能曉得,哈哈,昔日的大師是如此的解脫,如此的自在.
蔡生:哈哈:這才是真人不露相呀.
濟佛:所以這個五尺之軀,有什麼好神氣,過不了幾十年就要變成硬骨頭,如果不趁有生之年勤修戒,定,慧,滅除貪,嗔,痴,待五尺之軀變成黃土一堆之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蔡生:業力真是太利害了.
濟佛:賢徒,業力可分為三種,就是;
一共業-共業就是共同的業力.什麼是共同的業力呢?共同的業力,就是社會人心所促成,人心向善共業就是善,生活就好像在大同世界之下,安定祥和;人心向惡共業就是惡,生活就好像面臨世界末日一樣,人人自危.
二家業-家業就是一家人的業力,如祖先父母經常行功立德,那麼後代子孫必定是後福無窮.如果祖先父母造業不繼,那麼下一代子孫,必定是凶多吉少.正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三個業-個業會就是自己本身所造的罪業,也就是心,口,意,所犯下的錯誤行為,這些錯誤行為,往往造成本身不良的後果,這就是個業.好了,已到極樂世界,快向淨土祖師頂禮.
蔡生:弟子頂禮參見祖師.
祖師:賢生免禮,請起來吧.
蔡生:謝謝祖師慈悲!
祖師:賢生以居士身,帶眷修持,那麼在家出家,在世出世,出世入世的道理,你應該深入體悟吧!
蔡生:是的,還請祖師慈悲多多開示.
祖師:賢生,道場處處皆是,家庭即是道場,真心即是道場,誠心即是道場,良心即是道場,信心即是道場,慈悲即是道場,忍辱即是道場,故真道場是在自心之中,不是在形色之上.
*今日修道之士,如果能在家庭之中豎立標杆,作為模範,處處忍辱,犧牲奉獻不貪不爭,不取不捨,即是家庭道場.
蔡生:何謂不取不捨?
祖師:不取不捨,是禪宗最高心境,不取就是自心之中,不起貪心妄念,正所謂想取得之心.
不捨就是本性之中,不起我相執著,正所謂捨不得之念.此就是不取不捨.
蔡生:想不到禪宗心境真是如此之深,怪不得世人難以捉摸它的真正本意.還請問祖師在世出世之意如何?
祖師:在世出世,是身在世俗,心離世俗.正所謂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這就是在世出世.
蔡生:還請祖師慈悲開示,何謂出世入世.
祖師:出世入世,出世就是出世心,有出世心就是道心,就是佛心.有此道心,有此佛心,不可獨享,應該廣佈眾生,廣渡有緣,如財施,法施,無畏施,入世救苦救難,就是入世之工作.因此,出世入世就是菩薩救世之精神.
蔡生:感謝祖師慈悲開示,愚生受益良多.
祖師:其實賢生今日所作所為就是出世入世之工作.
蔡生:弟子不敢;弟子才疏學淺,怎敢稱為出世入世.
祖師:出世入世,是不分階級高低的,只要有一顆真誠救渡眾生之心,時時行菩薩之慈悲,忍辱,持戒,禪定,佈施,精進.此就是出世入世之真實工夫.故菩薩是救渡眾生,而不受眾生引誘迷惑.世人是近朱則赤,近墨則黑.因此菩薩與眾生差別在此.今日賢生立下弘慈誓願,已由自性之中發出無量毫光,由一位平常世俗之人,演變成為小菩薩的化身,這才是難能可貴的.
蔡生:祖師過獎了,弟子怎可與菩薩之名比喻,如此不是冒瀆諸天聖眾嗎?
祖師:賢生,你須了解-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心專事成,就因為你立下大誓弘願之後,全心全力投入普化工作.故今日聖天堂之成就,若非你有此種願力,恐怕已遁入市廛之中,不問世事了.
蔡生:祖師真是神通廣大,愚生之一心一念,皆逃不出祖師之慧眼.
祖師:賢生你知道修道以什麼力量最大嗎?
蔡生:什麼力量?
祖師:就是從心裡發出誓願的力量最大!
蔡生:為什麼?
祖師:因為一個人如果從心裡發出誓願,他必然謹記在心,時時不敢忘記,這就是修道的最大力量,像觀世音菩薩有度化眾生的大誓願,因此才有今日的成就,如果降在修行之初,沒有這麼大的誓願就不成就家家觀世音的事實.又像地藏王菩薩有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之誓願,因此祂最後成為地獄的大教主,又像玄奘大師立下誓言,決定前往西域取經,結果也完成祂的使命,像這些事實,都是祂們有一顆堅忍不拔的大願心,在背後督促著,使祂們不得不精進,使祂們不得不自我鞭策.
*所以念佛往生西方,也是一樣,必須要發出願心,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不變,如有這顆真誠懇切的願心,那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就有希望了.
蔡生:感謝祖師的開導,弟子受益良多.
濟佛:今日時間不早了,賢徒向淨土祖師頂禮辭別,準備回堂!
蔡生:弟子頂禮叩別祖師.
祖師:賢生免禮,快起來吧!
濟佛:賢徒坐穩蓮臺,準備回堂.
蔡生:愚徒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聖天堂已到,蔡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第十四回-濟佛講道.道中有道.賢生聽理,理中有理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七月十二日[8日8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色相色眼亂分寸 性海無波動慾心
貪嗔痴愛誰捨去 心鏡反照則仙神
濟佛:哈哈!色不迷人,人自迷.世人真是可笑,眼看就是一張紙,薄薄的紙,但是一旦上面印有誘人的美女畫像,就讓老年人心動,讓中年人傾心,讓青年人情迷,讓少年人意亂,哈哈!真是太妙了.
蔡生:恩師今天的話,就好像池塘中的母魚告訴小魚說:魚餌不可吃啊!魚餌不可吃啊!可是偏偏有不聽話的小魚,還是想吃吃看,結果就上鉤了.
濟佛:所以說,修道之人,須要有妙智慧,觀察智.因為有妙智慧觀察智的人,他所看,所見,所想,皆是深入的問題,而不是膚淺的問題.譬如說有一位小姐,打扮得花枝招展,讓男人看了之後就產生傾慕與迷戀,可是在老衲的眼中,我說她不漂亮.
蔡生:為什麼?
濟佛:因為當她走到池塘邊,魚兒都沉到水裡;走到樹旁,樹上的小鳥,都飛了;走在地上螞蟻,都怕她踩死,怎麼有漂亮可言?
蔡生:那是因為牠們沒眼光呀,
濟佛:眼光並非萬能的,
蔡生:為什麼?
濟佛:不相信,當你在黑暗的地方,你還能看到什麼嗎?
蔡生:看不到,
濟佛:能看到自己的身體嗎?
蔡生:看不到!只看到眼前一片黑暗.
濟佛:看不到你的身體,你已經沒有了.
蔡生:有啊!我什麼都知道呀,
濟佛:這就是靈魂不滅的真理,所以,世人想要證實唯物論就將燈打開;想要證實唯識論就將燈關掉,就可以領悟一些了,不必老衲費盡口舌;來辯解分析了.
蔡生:恩師說得也是,眼睛並非萬能的,它只能在有形的世界中,得到用處,在無形的世界中就一無是處了.譬如人在夢中,不用眼睛就可以看到一切,不用耳朵,就能聽到聲音,不用開口;就能講話,這不是太妙了嗎?
濟佛:所以一切皆是因緣法!
蔡生:何謂因緣法?
濟佛:因緣法即是因緣和合則生,因緣不合則不生,譬如凡間的人要看一件物品,必須要有五種因緣才能看到,如果沒俱備這五種因緣,就不能看到.
蔡生:真的嗎?
濟佛:不相信的話,我分析給你聽吧!
第一必須這個人有意識的感覺,他才能感覺到
第二這個人必須不是瞎子,他才能看得到.
第三必須有光明才能看得見.
第四必須有形體才能看得到.
第五必須在物品與眼睛之間沒有障礙物的遮蔽,他才能看得到,這就是因緣和合則生,因緣不合則不生的道理.
蔡生:那麼世人活在人間苦海也是因緣和合才促成的吧!
濟佛:是的!世人活在人間,也必須因緣和合才能促成,以內來說就是因果業力才造成-因,也就好比種子;以外述說是父母的身體為-緣,也就好比土地,因此種子播種在土地上,開花結果,就好比世人自己的因果業力,配合父母的身體才能誕生一個人.反之如果自己沒有因果業力或是沒有父母的身體,就不能產生因緣的和合,原理在此.
蔡生:所以靈魂學,有時候被世人斥為迷信之說,這不是太冤枉了嗎?
濟佛:像這種問題,就好像西醫不承認中醫的針灸,醫學不承認氣脈存在的問題,因為氣脈在人體中,不像血管與筋骨一樣有形體可尋,可是氣脈必竟是存在的.所以,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假使有人一心一意去追求膚淺的有形世界,那麼他將使自己走入迷魂陣中,不知如何出來.因為有形的世界是生生化化的,是輪迴不停的,唯有追求永恆的智慧,才能解脫煩惱與痛苦.
蔡生:恩師所言對極了,假使世人認為人死如燈滅,一無所存的話,那麼這個世界就要大亂了;因為大家都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不顧他人的權益,更不必顧忌死後的因果,這樣的話,社會上將呈現巧取豪奪,弱肉強食,那麼連法律的約束,也束手無策了.
濟佛:所以在科學越進步的時代,道德的觀念就越薄弱,在道德越薄弱的時代中,有些人還以為自己是走在時代的尖端,其實是走入岐途末端了.所以佛陀在兩千多年前已預言-當我(釋迦牟尼佛)涅槃後,一千年以內是正法時期,二千年以內是象法時期,二千年以後是末法時期,正法時期,學佛容易.象法時期,學佛已難.末法時期,眾生靈根日昧,學佛更難,但是如果勤修唸佛法門,就另當別論,由此可知念佛法門在末法時期是何等珍貴了.
蔡生:的確也是,恩師為接引更多人學道,費盡心血,今天又改變另一種度化方針,宏揚於世,相信此書出版之後,一定異常珍貴,人人助印,人人爭閱,人人唸佛,大家都是佛心佛口佛菩薩,生活在娑婆世界佛國之中,將凡塵化為蓮花邦,才是本書著作的意義.
濟佛:哈哈!阿彌陀佛!善哉!善哉!今天時間不早了,這一回遊記就在聖天堂著作完成.
蔡生:哈哈!太妙了,想不到聖天堂還能客串一下.
濟佛:這就是心淨即佛土淨的現成淨土.
蔡生: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濟佛:吾回了.
蔡生:恭送恩師!
+第十五回-師徒論道.圓滿圓通,願人人成佛成仙,成聖成賢
濟公活佛-降-甲子年七月十五日[11日8月1984]天筆蔡生
詩曰
佛憶眾生母憶子 名稱雖異心本同
念佛往生超三界 離苦得樂好善終
濟佛:著作遊記,辛苦了諸生,此本遊記雖然很短暫,但是仙佛想念眾生的心,卻是長遠的,希望世人能夠將念佛視為比自己的生命還重要,努力念佛,才能離苦得樂,超脫苦海.
蔡生:恩師之言,好像就要將這本遊記結束了,這樣子不是太草率了嗎?
濟佛:仙佛苦心積慮,已經一心一意將此本遊記盡量的求其簡單扼要;求其精華實用,如果要將此本遊記當成小說來看.那真是愚人之舉,更是沒福氣之人.
蔡生:怎麼這樣快就結束.
濟佛:還不是助印善款來之不易,為了要流傳廣遠,不得不將遊記的篇幅減少,所以經過仙佛商議結果;還是提早結束了.
蔡生:原來如此.
濟佛:哈哈!今天正好十五,也是極樂世界遊記的最後一回,我想今天不遊了,來賞月好了.
蔡生:怎麼賞月.
濟佛:現在我就教你賞月吧,陰曆的每月十五日為月圓之日,修道如想功德圓滿,就要像今天的月亮一般,光瑩皎潔,圓滿無缺.月圓的外圍是一個圈子,道理本來就像一個圈,轉來轉去,能高能低,能放能收,從左邊上去,又從右邊下來,從右邊上去,又從左邊下來,這就是圓通,也就是圓融,更是圓滿,
*修道也是一樣,如果道理講得太苛刻,就是不圓通,講得太離譜,又不合中道,講得太嚴肅又覺得太生硬.就以球來比喻吧,球是圓的,才能滾動,如果球是[原圖是等邊三角]形或是斜角形,那麼它滾不了多久就要停止了.又以車輛的輪胎而言,車輛的輪胎是圓形的,它才能便於奔馳,如果輪胎是[原圖是等邊三角]形或是四方形,那麼坐在車上的人,就要飽嚐震盪的滋味了.
*講道也是一樣,應該如同球形一樣,車輪一樣,才能行得通,講得穩.否則聽的人迷惘,講的人糊塗,就好像畸形的輪胎變形的球一樣,滾不了多久,行不了多遠,就要停止了.所以,說道,講道,
*道從何來,道從無極而來,無極為0標誌,因此道本來就是一片空曠清淨圓滿,人如果能夠領悟這個無極的道理,又何必節外生枝,只要自己時時覺悟自己,尋根探源,不為世俗外緣事物干擾,本身就是佛,佛在自心,自心是佛,佛與眾生平等,只是迷與覺之間而已,迷者自稱為大--更迷,此是眾生之性.覺者自稱為小,如此一念之覺,時時抱定佛心佛念,念念是佛,念念覺性,念念無念,念念無住,便非凡夫俗子.所以迷者自迷迷人,愩高自大,標榜自己,批評別人,以為樂事,實是眾生迷性尚存自心,執著不放,
*吾希此本極樂世界遊記著成之後,能夠喚起眾生的覺性,時時檢討自己,反觀自照,不要胡作非為,譁寵取眾,須知金剛經云:不能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若以三十二相見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由此可見,佛向心內求,不向心外求,自性是佛,本性是真.
蔡生:恩師今夜好像心血來潮,講了一大堆,愚徒體悟良多,眾生迷性,相信經過恩師此次振振有詞的吶喊,一定能夠轉迷成智,進而發掘自己心中的寶物.
濟佛:哈哈,賢徒真不簡單,能夠賜眾生每人一顆無價之寶,老衲希望眾生快快尋回此項寶物,好好的擦拭一番,好好的珍惜,否則寶物失去,輪迴六道,便要叫苦連天了.
蔡生:恩師所言對矣!可是這塊寶物,畢竟已在每個人的心靈中遺失甚久,有的還不知恩師所說的寶物,是指何物.
濟佛:賢徒!你說得也是,今天吾趁這個機會,將每個人心靈中的寶物,講明白些,好讓他們能夠好好應用,無論在公共場所,在待人接物,在家庭之中,都是很好的護身之符,更是生生世世的護身之寶.
蔡生:那就有勞恩師公開了.
濟佛:哈哈!這塊寶物每人皆有,只是有的埋得深,有的埋得淺,埋得深的,有些已經生銹了,可是不要緊,只要你有耐心;慢慢去擦拭它,它還是完好如初.
蔡生:真的嗎?
濟佛:當然是真的,難道老衲還會騙人嗎?
蔡生:那麼這塊寶物如何去發掘呢?
濟佛:很簡單,就是從心底發出喜悅的念佛,這就是挖掘自身寶物的方法.
蔡生:得了這塊寶物,有何用.
濟佛:喔!太有用了!
一能使身心健康. 二能使家庭圓滿,
三能使社會祥和. 四能使病體早癒.
五能使自己往生極樂.
蔡生:哇!太好了.
濟佛:那當然,只是有些頑迷不醒的人,不相信老衲之言,信心不足,那麼寶物就變成生銹的廢鐵,產生毒素,所以這些人,只好走上病痛之途,沉淪苦海了.
蔡生:恩師說得極是,所以凡是想尋回自己真正無價之寶的人,就要每日嚐試,發自心底深處,喜悅的念佛,寶物自然可得,一旦得到寶物,哈哈!什麼都是無關緊要的廢物了.
濟佛:哈哈!自心是寶,自性是寶,自心是佛,自性是佛,佛在心中,佛本不離,要成佛,要做鬼,自己選擇,要光明,要黑暗,自己抉擇;要極樂,要地獄,自己追尋,老衲真話講盡,眾生不覺,奈吾如何.賢生大願,身心俱疲,又能如何!哈哈.
蔡生:哈哈!恩師是嘆世之笑,愚徒不妨也來一個嘆世之笑.
濟佛:哈哈!總算師徒有個交代了.
蔡生:哈哈!我也暫時安心一下了.謝謝恩師不辭辛勞的為眾生奮鬥到底.
濟佛:老衲這種勞碌命早已習慣了.
蔡生:恩師受人的景仰崇拜,也不是新聞了.
濟佛:今天就此為止吧!願極樂遊記普化宇內,願聖天光輝普照世人.
蔡生:願聖天讀者,皆能成聖成賢,成佛成仙.
濟佛:吾回了.
蔡生:叩別恩師隆恩.
極樂世界遊記(完)
附錄-#z1[原翻版書有]
*執持念珠的方法,是從母殊(最大的那一粒,大部份母珠都做成葫蘆的形狀)旁的第一珠數起,每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掐一顆念珠,等掐到母珠的時候,千萬不可跨越母珠,應該轉回頭.因為母珠表稱-彌陀佛,若是驀過母珠,在佛經記載是獲法罪萬千或百八的.
*又念珠是法器的象徵,念珠代表菩薩果.隔珠(小串念珠沒有隔珠,大串念珠一百零八顆,才有三顆,顏色與念珠不同)代表斷漏.線代表觀音,母珠代表彌陀佛.瑜珈珠經云:敬珠猶如佛,不應輕棄觸,因此佛珠當不能要小孩當成玩具一般,否則是一種對佛不禮貌的行為.
*可是數殊功德經云:若有人手持數殊,雖不念誦佛名及陀羅尼者,此人亦獲福無量,由此可知手持念珠是功德無量的.
*而且佩帶念殊,可以警惕端莊,可以莊嚴威儀,持用念珠,可以記取念誦數目,不使功夫減退,若行,若坐,若臥,隨身攜掛,使無分散意,功夫久了,精神凝聚,自然智慧內生,遠離煩惱.因此,念珠被形容成拴馬索,意味著人心好比心猿意馬,妄想紛飛不停,只有掐數珠念佛,才能將心猿意馬制伏.
*隱名氏提供
[全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