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廿七回 微微三識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降 己卯年正月十一日
偈曰:己卯初春著書新 南無本師降來臨
釋迦牟尼揭佛智 微微三識肇本明
由佛之光芒遍照了寰宇的眾靈子,在身光的照耀下
把佛性來開展,因而以佛家所云的「佛境三地」即是「
微微三識」。在於道家來言:亦即是大羅金仙的本體,
所相互比擬也!如此不論在「佛與道與儒與耶與回的本
體」皆是相同,亦是不分彼此。僅在佛境三地是把微微
三識,再細分給予眾靈子,來了知其所分別的境界。
因由佛境三地中,即可分出佛境之果位,亦由微微
三識來導引其入於「佛境四地」。因而即在於「佛」所
展現的,把有情世界的眾靈子來成就,亦皆可成佛。然
而由佛性之分別與因緣果報的促成,必在於是否能完全
導引眾靈子來成就,佛云:「天雨雖大,不潤無根之草
,佛緣雖廣亦難渡無緣之人」。即是由相關的因緣成熟
中,去導引眾靈子來回歸,更是超越了自己原來的資糧
位,果若如此即可成就於芸芸的眾靈子。
佛境三地-是由「佛境四諦」來串連著佛所成就的
果位,把第十二識來開展,又佛家所成就的更是細分其
過程的分別。如此即是由佛境三地,來把微微三識再作
更精微的創造與修整。因此在「佛境四諦」是一切佛所
能成就的分別「識種」,更是讓有情世界的眾靈子來了
知與明白。否則「佛境的層次」是難以讓世人所能明悟
與體證,因而由「佛境四諦」之分別,正是把微微三識
再入於佛境四地,亦是本覺之圓滿,即是圓滿的「本覺
」,更是「妙覺」所展現的資糧。
佛境三地-是用佛光由佛本身所成就的光芒,來讓
眾菩薩、緣覺、聲聞與芸芸的眾靈子來成就。即是用佛
光照耀於凡塵三千大千世界中,遍照了一切有情世界的
眾靈子來成就,來體證其過程。正是由「佛境三地」的
本質,再入於更圓滿、更精微的本覺,即是「初覺」的
「妙覺」,更是自我的「本明」。至此早已脫離了「無
明」,因一切有情的菩薩,緣覺,聲聞與芸芸眾生。皆
無法串連開展「無明」的阻礙,更難以達至「本明」的
透澈。又難以了知「本明」是一切有情的眾靈子與菩薩
,緣覺,聲聞所具備的條件與資糧位。
妙覺、本覺是串連著「佛境三地」入於「微微三識
」更是一體而兩面,兩面更互照相循。佛云:一切眾生
皆具佛性。即是「本覺」所具備的資糧,這是原本具足
的。然而「妙覺」亦是「佛智」本身所具備。由佛光、
心光、神通光所導引的正是由妙覺所產生的,如此是把
一切光芒再作更大的發揮。然而由佛光所展現的不僅是
如此而已,更可以遍照一切三千大千世界的有情眾生。
因佛菩薩皆難以離開一切有情世界的眾靈子,又佛菩薩
立下弘願來廣渡眾靈子回歸。如此可否讓一切有情世界
的眾靈子所能領受,還是眾靈子僅認為是佛菩薩的口號
而已,皆非也!因在眾靈子深受凡塵的五塵境所左右,
更受當今物慾橫流的享樂來迷惑,又如何能開展佛性,
皆難也!倘能開展行持菩薩道的行徑,已屬不易了,更
遑論入於佛道,如此真是難上加難!
因在「佛境三地」正是讓芸芸的眾靈子,最能感同
身受與深切體悟的電流中,讓有情世界的眾靈子,皆不
受凡塵的物慾所迷障。亦是由佛家所云「萬法唯心,萬
殊唯物」的準則中,去了知、去體悟,一切皆在於眾靈
子的「心之所成,心之感應」而能感同身之所受也!正
是把「真假之中,虛幻真實」來作演繹而已。真空之「
妙覺」,真空之「實有」,真空之「虛假」,皆是由人
世間的心電感應所促成。倘若能同仙佛菩薩「相互契心
」之時,必能感覺一切皆非是虛假,甚且是真正又實際
的虛空中的感應,皆能實際銘記於「微微初識」的啟發
。更能促成「唯識觀念」的清晰體証與理解其感受。如
此正是可以破除一切「無明」的阻礙,而達至「本明」
的清晰展現。
微微三識在妙覺,本覺之擴展中,讓「佛境三地」
來開展,若再是具足一切的福德緣因。更能串連促成有
情世界的眾靈子,皆可感同身又受時!再入於「自覺」
而「覺他」又「圓滿自在」,更是「佛境四地」所應具
備的條件。如此由佛之身光、心光、色光、神通光,來
促成芸芸眾靈子,亦是佛的化身,也是「法身」更是達
成回歸所應有的條件與準備也!
1首頁55348 | 大道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