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回 大地有養生之德

虛空驪山老母 降        戊寅年十月廿七日

  詩曰:虛空天界降恩澤 驪山景優添美色

     老母登台會靈兒 大地有養生之德

  天地萬物在凡塵中,承受著大地的護蔭,才能長養萬物眾生。又在人世間同樣承受著大地所護蔭,則成為芸芸眾生生存的處所,因在人世間通過了萬物與眾生的生存方式。每一種眾生皆不相同,在動物與植物之相互比較,即成為有情與非情的分野。然而對凡塵的眾生,在人世間有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如此即同非情的眾生亦是有所分別。

  因為是如此,在大寰天-所護蔭之下,承受著大地之實質來立足。不論任何之物種皆是如此。因而即受到天地所眷顧,如此之過程因是每一種動植物,皆是承受著陽光照耀,與雨水的滋潤。更依賴日月星辰光輝所普照著,而在人世間與人類相具生存的條件。如此每一種生物皆有其個自的生存方式,來供給成長的資糧。在生存的過程中,亦按照個體的方式來生活。然而大寰天地間的眾生,承受日之照耀的生長,是謂「白晝」,又承受了月之光芒的靜止,是謂「夜晚」。又星辰的定位,孕有出日月光輝,眷顧著有情世界的眾生,如此通過了地水火風的組成所調合著,因而風調水順、地靈火合。將大地裝點著欣欣向榮又綠意盎然,如此正是由虛空中俯視著青翠大地之寫照。因而在凡塵的人類於生活中,不論在都市或是在鄉村皆是如此!

  大地長養著芸芸眾生,亦是觀照著芸芸眾生,不使外力所摧殘,在於天地間與人類並列為三才。雖是如此!在大地中是以人類為萬物之靈長,如此即給予有情與非情的眾生,以人類為根本來做演化之過程。因演化正是把人世間在生存的空間中,做滋潤的調合。果若如此,即在人類加諸於萬物眾生的任何舉動,皆對這個世界在作演化之變異過程。然而演化正是宇宙在無常的過程中,將凡塵的芸芸眾生做為改造的因本,亦由改造中來成就人類達至進化的目的,其實真正的目的,乃是對人類眾生做成就歸返的資糧也!

  但人類眾生往往欠缺了這一份的資糧之具足,才造成現今落凡的靈子難以歸返。是否能夠成就與歸返的條件中,將人世間萬物參與演化的進化目的。然而綜觀現今近五十餘載來,人類的生活習慣,已經早已超越了五十餘年前的生活品質。尤以近廿餘載內,更是對人類的生存品質與空間的提昇,有著莫大的改善,更加速了舒適的條件。因而即給予有情的眾生,在生存的過程中,把人類自己入於生活條件的超越與享受。因是太過於舒適享受了,往往是欠缺了人生那一點靈性光輝的發揚,即心靈的調適,又因現今人類眾生。不論衣食住行育樂,皆已遠超古代帝王的生存環境,而來得更舒適,又更自在。甚且皆以個己所喜好的興趣,做自己願意做的事情。如此即常會悖離了生存的倫理道德,將不適自性的秉性來彰顯,尤以近廿餘載來的社會風氣正是如此。因而黑氣即溺漫著天空,難有清新的氣息,更將原來的天空污染成為灰黑的色澤。如此之天空中已是脫離了往昔的清純,進而所招惹的正是連綿不斷的禍殃。雖言現今眾生所生存的,是相當的舒適生活,但在心靈中卻是難有清純的自性彰顯。

  大地對萬物眾生皆是一體如是,才是對眾生有一份長養的責任,不論人類的造禍中又是如何,皆是默默的承受著。然而人類近數十載來的禍害,實在過份的糟蹋所導致。常會為了那麼一點點的利益,不思久遠的綿長,短視的眾生對大地所造成的禍害,正也給後代人類子孫,造成難以彌補的損失。因在大地對芸芸的萬物眾生,皆要保護,皆受眷顧。但因人類為了自己自私利益,為個己的貪慾薰心,才造成如此的局面,可觀近幾年來大地對人類的反撲之厲害。正是人類應該引以為鑑的。

如此若不思長遠,應是沒多久後,大地就來個更大的反撲,屆時人類與萬物皆蒙受其害。造成如此,正是在凡塵的人類,為了生存的舒適,為了貪圖利益與享受所造成,因此是否該適可而止。還是繼續不斷做更大的破壞否?

  大地是對人類與眾生皆有長養保護的責任,此乃大地的德澤,不私載、不怨尤。更是人類與萬物眾生所應感恩的!又在大地所給予人類眾生,是無窮無盡的寶藏。對人類生存的空間與環境,做最有利的發揮,然而即有部份人類眾生卻是認為理所當然,應該如此。不思如何感恩大地供給的德澤,一味的糟蹋大地與萬物眾生,如此是否「大地來個反撲」,或是天災人禍之大地震,讓短視的眾生所引以為鑑的大災禍。因大地之德澤,承受著「虛空地母至尊」的澤潤於大地的有情眾生,而大地眾生是否能了知大地的德澤否?來做感恩。必可在人類的生存條件中,作有利眾生的福祉,因而天地對人類正是如此,是否人類能以人類的大德來護生與放生否?

皆觀人類之作為而決定福報與災禍也!

1首頁55348 大道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