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回 上天有好生之德
鴻鈞老祖 降 戊寅年十月廿三日
詩曰:鴻鈞降來懿敕堂 老祖登台著書暢
上天有好生之德 諦理弘揚眾生良
凡塵的眾生乃由上蒼(理天界)來降靈到人世間,在於自身中已無上蒼的本質,但又無法能容於氣天界內,致使一個純善的本靈降至象天界來立身。因而就要在人世間好好把握,以自己所作所為來成就自己,因為在凡塵中的芸芸眾生,即是欠缺了自我回歸的資糧。必須透過宗教的洗煉,才能促成將凡塵的不良秉性來化除。然而眾生所作所為都以有利個己者,皆優先考慮。因為對自己所能有利益的任何舉動,皆在保護著自己,護蔭著家人。也因此必常在所作所為中,造下了無邊的罪業,雖是對自己的保護動作,無形中即已造業了,來造成了自己的業因業果的形成,因造罪太多了,不知如何破除這些業障,又如何了知是立於此身中,所必須要明瞭的知識。
在心法與色法兩者中,因「色法」是把人世間的萬事萬物來作潤生的動作,因而常會為了保護自身的利益,常造業又入於難以轉圜之境地。因此即在造業中不知如何破除,在於「因果法則」中是每一位眾生皆是平等,皆是相同承受其造因之果報來償還。然而由「因果法則」之平等性,是個己入於凡塵中,如何去了脫,即由「無常法則」中。把「無我法則」是通過了「因果法則」之促成,才是在凡塵中將個己入於能有轉圜之境地。
上蒼是對任何一位眾生皆是一視平等,一視愛護,因而在於「上天有好生之德」的作用下,對大寰之眾生能一體平等視之,絕不會因人類是萬物之靈長而有所特別,乃在於天地之演化,是融合了萬物與眾生,而人類亦是萬物眾生之一種。果若生存只有人類之時,其演化之變異過程,不知人類所食之物品,由誰來供給。因上天對任何一種萬物眾生,不只是人類而已,只要是在人世間(凡塵)中的有情、非情眾生。皆是一體如是,亦非僅對人類有特別之優厚,如此則非是上天之大德也!
上天有好生之德,乃在於對芸芸眾生有一份之期許,一份之眷顧,因而上天之大德是平視眾生、平等萬物,如何在於有情世界中,把人類與萬物參與演化之過程,來成就人類之造化。因而雖萬物參與演化,正是天地間所共容相互依持之特性,若無萬物參與演化,而人類之所難以成就的,必是三餐之溫飽與生活之舒適性,由何而來,如此演化所創造的,正是把人類在思想觀念中的「心念意識」來轉換。破除了往昔落凡後,之種種不適用的氣秉一一來化除。漸而轉化「因果循環」之牽制,才能化解在人我中的「無我法則」,去成就「一境性」-我即天地,我即萬物,我即宇宙之大同思想觀念。
人類在宇宙中是滄海一粟而已,正因是人類有思想觀念,文字記載。而其他萬物即欠缺如此之文明意識,又如何能以人類,在有情世界中一同來成就,而人類必須要透過了宗教的啟迪與薰陶中才能促成。因而入於宗教,正是有情世界的修持眾生所嚮往之目標。然而現今時代萬教齊發中宮堂廟宇之林立,修持方便,致使凡塵眾靈子,對天地之大德來忽視,更被人類來抹剎了。因天地之大德,乃是好生與養生,由天地之大德中,去了知萬物眾生,包含著人類有情世界,與非情世界的芸芸眾生。
上蒼之好生之德,其所以對萬物眾生皆是一體如是,絕無偏悖之作為,而是公正平等,一體如是。因而「天之作孽猶可違,人之作孽不可活」,又天之好生乃在對眾生有一份長養之作為,讓眾生,能以人類之大愛,去愛護有情世界中的任何一種眾生。如此「天之大德是謂好生」「地之大德乃是養生」「人之大德乃是放生(護生)」。即串連著天地人三才並立之轉輪,成為正當之作為,不以人類之強勢加諸於萬物眾生。不以人類之強權,剝奪萬物眾生之生存權利,才是能學習天地之德澤於有情世界!
天之好生,是以日月平等照耀著-芸芸眾生,又以風調雨順來滋潤-芸芸眾生,不以貧富而私之!不以貴賤而私之!不以人類與萬物而私之!乃對萬物與人類皆是一體如是,一視平等。因而上蒼對有情世界的恆常,是一種無為與博愛的大精神、大公正、大平等、大無私
。如何能把有情世界的恆常作眷顧之保護,而是真正的博愛與無為,則是宗教教化所必須要了知的資糧也!
1首頁55348 | 大道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