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認識法則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十月初九日
偈曰:南海廣渡眾生歸 古佛慈悲仁德追
認識法則諦無常 大道系列揚真髓
由無常的變化中,讓眾生在人世間有波波起伏的舉動,如此正是一切有情眾生,所必須要經過的輪轉。才促成因緣起伏的接續,然而由恆常中來達成因緣的創發。亦由無常中的起伏,讓自己入於因緣組合之相續過程,才能把緣起來轉動。即把「緣之起動」經由了認識, 了知天地間一切事務,欲開展、欲阻隔,皆由自己所喜、厭來作決定,才是在於緣之起後。能有認識「色法、心法」兩相組合,更是成就於凡塵的芸芸眾生。
緣起之後即能認識一切的世間相,在「心法與色法」之傳導與組合中,把一切所有的名相,即是實在界的色法來成就、來認識。更是由色相中的存在界,而產生了心法的變遷過程,更把心法在變化中的起伏過程。讓有情眾生能了知其心境的起伏,亦是變化的無常。然而由變化中把人生的演繹過程,通過了生、住、異、滅的結合,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過程。是由起伏中來成就、來攀緣,如此是必然的現象,也是眾生所必須要經過的歷程。
緣起之後更是認識了有形有象的存在界,即是實在的物質界,然而不可謂之虛幻。因有實在界的眾生,世間才能構成天、地、人與萬象萬物的總合體。因是如此便在於由認識法界的萬物名項(稱)中,即可由實在的現象界,因名項(稱)之存在,進而「認識」其形體,了知其物種之色相,才有「色法」。因「色法」是通過了心內之認知與識別,才能了知其物種之存在,與了解其功用是如何!如此是有情眾生的識別本來體,因存在於凡塵間,每一個物種皆有其名項(稱)。果若如此,正是人類加諸其名稱,才能有所認識與判別!
因由認識了萬物萬項的名稱,才能了知其作用與功能。然而在宗教與生活內的日常中,相互交加在一起,即是在修持過程裡,了知天地間變化的過程。又人生亦是在不斷的變化中,才促成在宗教修持,把人世間當作是無常。但往往不了解「無常」是不變之法則,即是道路。是否可在無常變化中,了知其變化的最終目的是什麼。這點也是宗教修子最迷惑與困擾的問題,如何破除此迷網,則是眾生所應理解的課題,否則欲脫離輪迴束縛,恐非易事! 事項變化了,故由無常的起伏中,來做恆常之判別,因「恆常」正是一切大道演化的演繹者,其實是由「無常」來接續演化了「恆常」之存在作為。因而宗教中即把「心法」與「色法」在認識中了知,其正是:「觀身之不淨,觀受之是苦,觀心之無常,觀法之無我」之相續中,了知「觀」是由檢視在其過程裡,是由「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即是由了知「觀法無我」中,如何能真正在世間裡,把修持當作一種潤生的動作。因修持是離不開在人世間的生存,亦是真實的存在界,絕不可能脫離於此。因而雖然經由在「認識」當中,了知一切存在界的法界眾生,是由「觀身之不淨」「觀受之是苦」「觀心之無常」才可促成「觀法之無我」即是在「無我法則」中讓自己來成就。如此是不可謂之法界眾生之存在是虛幻,其是真實存在的實相,如何能謂之是「無我」否?
如此宗教所教導的課程,與世俗眾生所認知的生活萬象,皆離不開對潤生過程提供了「資糧」,來參與演化之不斷。因而要了知、宇宙演化、天地演化、人類演化、萬物演化之過程。是在人世間,通過了生住異滅的起伏相續中,才可能有「生存」與「滅失」。是經由「緣之起動」達至認識了,則可由四觀當中才能有成就。因而四觀是由宗教中,給予修子與眾生所能了知,在人類的潤生與修持中,相互來成就,否則緣起了之後,又如何能認識否?皆難也!
認識即把經驗累積加在一起,通過了生存的過程中,了知在世間相的萬象萬物來結合,亦不可謂之人類才是演化的主要主導者。因天地之演化過程,是把萬物萬象相互結合,參與演化,才能滋潤有情世界的人類。而不僅只是人類而已,尚有萬物萬象也!因而人類在宗教的修持教化觀念,由認識了天地中的萬物萬象。才促成人我的分別,如何來把人我與萬物來相互結合是息息相關的。果若天地演化只有人類而已,如此人類生存的食物與居住空間的組合,又是如何能供給否?
了知認識一切萬物萬象的過程,才能把宗教之「四觀」來落實。四觀來轉化皆在於心念的起伏中,而成就於四觀念。正是由眼所觀視,通過了生存與修持的結合才能促成。因而必須要了知「四觀」,是由心念意識所主導,由心念意識來轉化,否則即無法通澈「認識法則」。因法則-是道路、是依循的規律,條條皆是暢通而無阻,才能不受阻礙而煩心與迷障。因此宇宙開創之演化,正是演繹著-天地演化、人類演化、萬物演化。永無休止在變化中來達成了認識之了別,在心念意識中所能成就也!
1首頁55348 | 大道諦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