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大道諦理

道教教主 太上道祖 降     戊寅年九月十五日

  偈曰:道教傳揚幾千年 道德天尊述福緣

     崇心道場著天書 大道諦理真理顯

  大道者-是宇宙萬物所共欽仰的真諦,乃在於無極

虛空中之有情眾生皆受其護蔭。如此必須能在當下之中

作有情世界的改造過程,才能有無止境的進化相續。因

而需要在此世中將自己來改造,如何能以當今時事作教

化的資糧才是真實。

  諦理者-乃是真實不變之法則,不論任何宗教所闡

述皆一體如是,又如何能在人世間彰顯自性佛體,而能

成就自己也。

  大道傳揚數百萬年,皆在其有無止境之變化過程,

來做改造的資本,因而才在其他任何星球中皆也是如此

。因大道的源頭,乃是無極,乃是虛空,然而廣大的宇

宙中,皆難以了知其他星球動物的生存過程。正是以生

存在地球的眾生,所難了知的事務。因三千大千世界的

芸芸眾生,是在一連串的改造過程,才能達至真正彰顯

真如佛性的本體,如何能以有生之年來成就自己的資本

。則是有情眾生必須要能了知的功課。因無常正是恆長

之中,把人類與萬物做系統的造化,因而人類是必須要

以個體之肉身,才是能在人生之中,來彰顯真如的本體

,又如何在無常之恆常中而能有所成就。

  無常的過往正是一連串的組合,人生一世皆在自己

所能了知的過程中,把生活的經驗當做是自己成就的資

本。若宇宙星球皆靜止不動之時,又何來有創造的原動

力量,必在於永無止境的改造中,達至平常的動作。眾

生皆以外在之知識而無法了知宇宙星球的動作,乃是人

類所無法了解的過程,因透過了機器與科技之顯證,才

能了知其星球的動作乃是平衡點。而平衡即是中庸,又

中庸則是不偏不倚,而謂之中,而庸又是平常的顯現。

若以平衡而言即在中庸點,對萬事萬物而言,即在於平

衡與中庸之中來展現。

  不偏不倚謂之中,而中者乃不過份與無不及,正是

天地間的至理。如此中與偏是相互而有所不同,又偏倚

者皆是相對也,如此天地間即有陰陽,即有對待,即有

是非,即有對錯,正是如何把偏倚而轉成不偏不倚-即

是正中。金木水火土-之五行當中,又以土為中,生存

在地球之以萬物中,又以人類為樞紐。然在人類(心臟

-心臟非靈性之地)身體之主軸起頭,即在人之心,即

一切之身體動力之來源。如此乃是中心即是人之中,即

把人生之靈性做有系統之調整,作為靈之源頭也!

  因靈之源頭-生存於人世間必須通過了心靈之顯現

,才能達至靈性之成長,必須要以自己身體在人世間的

過程中,將人生之身體,通過了生活的潤生動作,即在

永無休止的動作中,才能有成長的機會,因在生活的過

程,是潤生的動作,任何的動物皆是如此。又與天地人

並列三才,才是成就於有情眾生,將芸芸的蒼生做愛護

的動作,即是仁人愛物也!因天之大德,乃在於有生,

又地之大德乃在於養生,而人之大德乃在於護生。如此

天地人皆有其大德,正是人類所推崇之德性也,也是天

地德潤於蒼生。又人類何以能「天地人」並列三才之原

因才在於此。若人不能仁慈護生之時,即欠缺了仁人愛

物之慈性,如此的主要動作,更欠缺五常之首-即「仁

」也。仁者乃無敵於天下,仁者天必佑之,地必護之!

必在人世中有「仁之本性」。

  大道諦理之著作,乃是把整系列之「大道天書做一

有系統之闡述」。由人的心念意識,達至微微識的闡揚

,如何在人世間把一切利益人類與萬物的動作來維持,

將人生的過程由演繹中達至改造的階段,如何能站穩腳

步,又紮實的把根基,一步一步來完成,才是真實。又

「大道系列之著作是通過人生生活的必須。才能真實的

顯現」否則若以現今眾生皆迷於功利主義之時,更欠缺

了真實修持的過程,更是無法能落實於生活與修持中。

敢問眾生如何達至真修實行否?皆迷於外相,迷於顯化

,難以暢真理,作有情眾生的回歸,其最主要的常把自

己入於宗教中,而無法真正落實於生活作修持的改造。

因在於無常與恆常之中,是不可抹滅之經驗過程,何來

能讓自己成就否?

  成就的本質是真正把心念意識,轉化淨靈修持的過

程中,達至「真我如是」的佛性。如何把個己在人世間

中的有情世界裡,覺悟無情(非情)世界之主要功課。

眾生是否能為自己來負責,還是得過且過,通過了一世

世的結合,茫茫頓頓的輪迴不休否?因自己是最能了知

人生中之過往,是對自己的負責,對輪迴的斷除,才能

達至涅槃之大樂,又如何在涅槃中成就自己的佛性。才

可在「大道中成長」,才是在「諦理中去實行」,即「

真我如是」也。

1首頁55348 大道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