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 潤生利益

南海古佛 降          戊寅年九月初一日

  偈曰:南海古佛著次回 大道宏揚理更微

     普化眾生歸無極 潤生利益靠自為

  在於人世間的生存過程,每一個環節是眾生必須要

能以自己,先利益自己的生存空間,才能有潤體的組合

。不論任何動植物皆是如此,也不只是人類而已。因在

於能活動的動物中,又一切皆依賴食物鏈的組合,讓自

己在養生利益之中,有潤身之動作,才能成就於自己的

生存環境。

  因為所有能活動的動物,皆必須要養生潤體,故而

才有食物鏈的組合。才可開創事物鏈的相續,人生如此

,萬物亦如此。然而在有情世界與非情世界之中也都是

如此,決無法脫離此限制,如此即由眾生的生存過程與

環境的結合,才能開展人生。人世間不論是任何一種眾

生皆是如此,又人類生存的空間,有生活的動作,才有

事物鏈的相續。人生於世只要是人類,要活即要能動,

若是不能動即類似現今的植物一般。然而若以植物在人

世間對於眾生,更是反覆相循的利益眾生,在於人類必

須倚靠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吸取氧氣)才能存活。即

是靠生活中鼻息的呼吸間,然而若鼻息之不來時,必難

以存活。因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出氧氣,吸收二氧化

碳,又是對人類一種相循的功能作用,更對人類生存有

莫大的功德。

  鼻之息是人類所倚賴,若不能呼吸,即欠缺靈性之

清明活動力,而人類要活必須要能動。倘是不能用活動

來滋養自己的潤生,必難以成就在人世間種種有利於個

己的潤生利益過程。然而既然出世為人,即要能以活動

在人世間,如此不但可以促成自己與他人種種因緣和合

的開創。更是必須要了知人類的身體,若長久處於不能

活動之時,即把整個身體的全身筋骨處於僵化了。久之

更難以鬆動筋骨,亦難能有活動的目的。如此而言若人

類的身體若欠缺活動力量,或是活動量太激烈.又超量

超時。即是把自己入於過與不及的界限,甚且無法達至

平衡,更難以達至中庸。而在人類是一切活動的根本,

若是無法能有活更有動,更難以成就人世間活動之過程

與功能。

  能活動必要能休息,因是有活動亦要有休息,不能

一直在活動。眾生若觀看人世間的白天與夜晚。白天是

活動的空間,而夜晚是休息之靜止。因此在活動與休息

之中,皆不可過與不及。否則即會造成對人類的不適,

因而更難以創造潤生而達至平衡,然而身體若是過份的

使用,又不給予有適時休息靜止的機會,即會對身體是

一種殘害,更是難以負荷!如此便加速了對身體的戕害

。即在不良傷害的過程中,難以給予保養的契機。此也

正是對身體造成難以彌補的缺憾!如此身體之不能好好

珍惜,而只一味謂之假體否?因人類的生存空間正是陰

陽兩利之結合,又如何在人類的陰陽兩利中,創造自己

生存的契機,任何的動植物,亦是如此。白天活動、夜

晚靜止休息,然而亦有部份之動植物則相互對調,白天

休息,夜晚活動。如此對人類與萬物生存的空間,則有

相互調節之功用。

  陰陽兩利-若以現世人類而言,是在存活的空間中

,作互輔、作調節之作用。又「陰陽兩利」必以有白天

,有夜晚,才能作為一日之起迄過程。否則人類即難以

計算人間的光陰與時間,又以時日月年總合為一年與一

生。因在人類是以年月日時來計算時光之累積,若不如

此,眾生可否了知每一日是一小輪迴,又一月、一年則

是一中輪迴,一生則是大輪迴,有何人能可免之!若以

崇心現刻著作之過程,又如何能計算時日,作為著作的

接續時機否?舉一例:「人生之過程,必須有日與月、

陰與陽(白天與夜晚)的相互接續,才可以有年齡的累

積計算。」因而人世的生活過程若處於整日為了生活而

生活之時,那則是件很痛苦之事,如此即難以改造生活

的品質。因在人世間是一切生活的過程,是人類才可能

有計算的空間,若在其他的動植物皆沒有可以計算的過

程。因此才有人世間的人類為生存利益之關係。更在於

自己之存在潤生中,有福者即可享受福份與福報,若是

無福者即必須要以生活而生活,為生活而奔波的無日無

夜。因而對人類的潤生利益,又是每一個人都必須要通

過的經驗嘗試,如何面對人生的冷暖溫冰,則由個人去

體悟,去親身的投入其間。

  眾生在天地間皆是一律平等視之,沒有厚此薄彼,

或厚彼薄此。對眾生有福者是一種加賞,對眾生無福者

是一種懲罰,因在人類中,不論有福與無福的眾生皆是

一律平等。在先天之中是如此,又經過了一世世的輪迴

後,眾生能以福份平等,再更加的創造,如此加添了福

份與福報。然而無福者因是平等福份,在一世世的輪迴

後,即難以添加福份與福報,有之早已用罄,甚而透支

負債。如此對一世世的累積而到現世中,有福者能再加

添否?而無福者是否不再續加沉痾透支,而能就此打住

。更能往上加添福德,才能成就於福份與福報!因在先

天之中皆是一律平等的福份,而累世中的添加與減少而

成為相循的作用。因而如何加添與減少,則必觀眾生對

福德與造業如何拿捏,又如何為之,必有所認知。

  眾生有時亦會有如此的過程,即是福薄者若能以佈

施作加添的動作,即可以在此世中改造往昔無福之含因

。因眾生是對自己之存活在利益的動作中,必先利自己

再利他人,才是正確,若自己資糧與福份都欠缺了,如

何能利他人。因而利益潤生,必先以自己之存活而有相

續的動作。若能不為生活而生活之時,便可減少在人世

間有造業的機會。因眾生皆是對通貨存有一份非份之想

,而在人世間的舉動中,常把「利益放於心中」更把「

道義放於他處」。皆是對自己有利益而為之!即是非份

之想,因此造業即在此過程。雖然人世間種種的潤生,

是以自己有利益於生活的過程為優先。「通貨」的俱足

,是要福報能擁有,否則若欠缺福報,通貨即難以跟隨

也!因人世間的潤生利益,可以把自己過得「知足常樂

」「逍遙自在」才是成就自己在人世間,可以不為生活

而生活,更可減少造業的機會。

  因造業往往是因情感、通貨,人事之過程,而成為

「愛之慾」「有慾念才能有動作」即是造業之開端。眾

生無法明白業因業果的形成,是由造因的動念思想開始

。才促成在有情世界中,常常為了多賺那一點通貨,而

迷失了自己的「良心與良知」亦是造業的根基。若是自

己能在利益的潤生動作中,「怡然自得」「逍遙自在」

「知足常樂」是可減少在造業的過程中,讓業果來受報

。是否能減少造業而潤生利益,瀟灑的生存否?皆觀自

己對人生利益,能否看輕,看淡而抉擇!

1首頁55348 大道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