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五回 真如實性 ���
道濟古佛降 87年7月21日 戊寅年潤五月廿八日
大道規範漸著成 道濟古佛自心真
真如實性展人生 回歸有望自已成
眾生在人世間的種種行徑,若欲具足福德的無窮,是必須用智慧才能開展。又在智慧與福德必須要能兩相具足,才是真正在人世間必須要有的行持作為。在人世間必要能以真如實性,才是在修持的路徑上,作自己的主人。因而不受物欲與人事物所影響,如此必須在能真正達至開悟之境地,才能具足福德智慧相互輝映,兩相融和。實乃在真如實性的開展中,作為個己的成就,因此必須用喜悅心,作開悟的準備,用平常心觀視而不生自滿,否則即無法用「真如實性」落實於人世間。
人世間的因緣和合中,每一個過程與每一個環節,都是人生必須的經驗累積。故而每一次在經驗的傳承與轉化中,將思想觀念來改變,又是作為統合與修正往昔的錯誤,使自己的行持路徑上,能由自己親身體証的過程,不論是好、是壞、是喜、是憂,都是點點滴滴生活的累積過程,如何跳脫人道生活而達至三度空間的轉換。在人世間正是一切實相所扮演,不論好與壞、對與錯、是與非中,等等一切所組合,而成就每一位眾生的經驗累積,才是入於真實的生活過程。然而一切皆是實相,而非僅是空性之論說與佔在界。故而釋尊傳承經典教義,又以不受文字障所迷思〈失〉,如此必須了知釋尊當時教化的涵義,與體悟時空與環境的過程,而作修持的準備。否則若淪入受文字障所左右,原本可以跳脫三度空間的修子,一下子即受所知障、文字障、理惑障所圍繞了,又如何能達至與了悟回歸的準備。必然已入於受惑障而迷失,即在「文字障,所知障,理惑障」中把自己一頭栽入於無明的過程。
而無明即是欠缺人生生存與經驗的累積,必須由人身的組合過程,才能作修持的準備。然而每一個生活過程都是真如實性,能說是空性否﹖不也!因在時空變遷,要了知釋尊當時之原意,而作為修持的準備,必較難以了知。故此釋尊即派往昔成就的佛菩薩,示現於凡塵人世間,雖言金剛經有云:「若以色求我、若以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更以一切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一切如是觀」。如此若以文字所顯示,則按文字拆理,必受文字障所左右,如何能成就於佛菩薩的果位,必難以實証也!
若論金剛經所云:處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中,是要破除在當時的邪魔外教,所傳承的過份偏激言論與破除迷障。因而金剛經所云:若以現世,仍按文字拆理,必難了知其在當時的原意,如此若依金剛經所云修持,而成佛菩薩的,請問眾生能有幾位,甚稀也!因眾生受文字障、所知障、理惑障中,將一切在人世間,所應有的作為,觀視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比之於現世的人世間,種種的行徑與喫喝拉雜睡的種種生活實相,能否破除否﹖
人身是有血有淚的肉軀,此肉軀亦是上天堂、下地獄的種子,與基準點在人世間作自己應有的行徑,絕無法跳脫人道生活這一關。因此現世的生活,是必須自己要能親身體證。任何人皆難以替代之,如此必是自己所行所為,亦由因果法則而扮演在人生腳步的過程,絕無任何一位眾生可跳脫,可直達極樂仙鄉、無極理天、虛空天界、宇宙天界也。因眾生有肉軀,不但可在當世中,將個己往昔不良含因來改造,亦由現世的肉軀作歸返的準備,與資糧位的具足,又可不使自己下墜於六道輪迴。如若將自性埋沒在沉淪的境界與過程,何時能回返機會渺茫也!因此此身軀必是真如實性,所扮演的角色,任何眾生皆無法了脫於此。
真如實性即把第九意識─菴摩羅識,作一統合、作一靜慮、作一淨濾,如此欲達成第十識、第十一識、第十二識、第十三識,即由微微識中,作一改造、作一淨濾、作一調整,而真如實性的達成。也是在人世間通過第九菴摩羅識的再細微,往更深層的將唯識理論作一主導。而將第十至第十三識之間,每一個過程,皆能一層一層往上推演,即真正入於佛道的果實,即由微微識中,將人生在凡塵經由微微識,而產生了佛果,欲入於佛國,則是早在人世間已經成就了,根本都不必等到歿度之後,再來精修微微識也。
如此「金品蓮台」更是早已脫離了九品蓮台的過程。因而崇心教化的根本,即在於此,不知諸賢生是否了知其過程之一切,能珍惜否!把握否!開創否!持續否!皆由個己而達成也!才是微微識的真如實性,真如佛性,因已是佛體了、佛種了,而佛識由第九至第十三識,則是一切法界眾生的根本,也是佛之成就根本,必須靠自己,決非是靠外力,與他人來成就,更非是靠佛菩薩所能成就也!真如實性扮演人生,真如佛性演繹佛果〈國〉的成就,而達至開悟之境地!
今夜歸來崇心道場,觀諸賢生能成就於普化的先鋒,可喜可賀,一切之努力,可把一切橫逆與不如意來破除,又能成就道場的弘展。
1首頁55348 | 大 道 規 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