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 誓成佛道

地藏王菩薩降:        87年5月1日 戊寅年四月七日

地藏渡化眾生冥 王者無敵正本因

菩薩降來懿敕堂 佛道無上誓願成

經由四弘誓願,眾生因修持的關係,能成就自己,又能成就眾生,更能成就於無上菩提的佛道精華。才可促成在人世間通過修持的調整與改造,方能入於成就無上佛道的機會。倘若眾生在無修持的過程中,欲入於無上佛道誓願成,必無可能也。因在於無上佛道之中,若是無法深切體悟,在凡塵中的種種歷練過程,欲直入於無上佛道之成就與境界,恐難成就之!

眾生自己能入於修持中,並不能保證每一位修持者,都可成就無上菩提與佛道。必須在轉換自己業因之牽纏。況且有時業因業障來討伐之時,用功德亦無法轉換其所領憑來討。因此在「冤家宜解不宜結」的前提之下,眾仙佛菩薩皆以慈悲心,來替眾生作一圓滿的和解,倘若無法能讓受冤者達至心滿意足,與消除心中怨恨的過程中,其即要申討依憑來報復。然而現今時代恰是因果大清算的年代中,越接近千禧年,越是眾生沉淪的年代。即在業因業果於此來作一總和的了結。倘若無法在此時代中作總和了結之時,何來能讓因果業障清償與受報。

眾生因入於修持的過程,但往往欠缺了人生的經驗,遇到事情來時,即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與應對。但有時即欠缺轉換的經驗,必無法扭轉因緣的組合。而時常受困擾與橫阻,有時也無法達至圓滿的階段。必讓自己很難在修持或經商、家庭及身體之組合中,給予自己有成就的機會。又因欠缺了自己經驗的累積,故而自己受報,更受困難與橫逆之干擾。且因此過程中又無法達至平順,生活與心靈則受起伏所影響了。如此是自己無法具足改變的資本,則形成了自己阻礙自己而不自知,皆謂:「此為上天的考程與考磨。」因而自己即給予自己有寬容之心,即一次次的姑息自己,甚且在每次的磨難過程中,亦無法得知該如何行,才是真正能達至修持的平順。亦因此「佛道無上誓願成」即形成─往往只是一個口號、一個目標而已,更因此一世世的累積,又無法達至佛道成就之良機。故而一世世的相加,即產生雖然能入於修持位階,但皆是無法成就也!

佛道無上誓願成─誓成佛道。眾生若無法具備般若智慧的成長,欲入於佛道中能成就,是恐難達成的。因在佛道之中欲成就無上菩提的覺悟,必須要有如來又如去的本質。倘若僅憑修持數拾年時光,到頭來仍是無法能如來又如去,反而增加了在尚未進入宗教之前的蒙垢,即是失去了天真的本性。因而有云:「修持一年佛在眼前,修持二年佛在天邊,修持三年佛已不見。」如此欲成就無上的菩提,比較困難。因於修持中都沒有保持著永遠的初發心,更是失卻了自己那一份天真純善的本性。增加了在人世間種種的歷練中,連自己遭受蒙垢而不自知。反而沾沾自喜,自以為功高果大,只待眼一閉,即可回歸於極樂世界,無極仙鄉。請問世人:如此能回歸否﹖則是自己最能了知的,不必問他人,捫心自問必能了知自己是如何了。因而欲歸返無極仙鄉,極樂世界能否?難也。倘滿身的穢垢,則是根本無法回復清盈的天軀,與純真的自性,如何回歸,如何成就無上佛道。必難成行也!

欲回歸,欲成就無上佛道,般若智慧是必須要能具足的,倘不能具足大智慧欲回歸,恐也只是平凡的眾生而已。因在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中,必以智慧為開頭,若在六度萬行中都無法達至,具備相同的等質,欲回歸即欠缺了資糧也。眾生常因自我意識的高漲、自我心態的擴張,即把自己原本純善的本質,遭受蒙垢,欲返回清淨的本靈,必較難以達成,如同一張白紙欲染色較容易,染色後欲回復純潔的白紙,則不可能也!修持更是如此,已固化的思想觀念,欲轉換則非易事。

人生在世只不過是數拾年寒暑的相接而已,一次次反覆的輪迴中,欲達至無上菩提的成就於佛道,必須要用真心一片,永遠保持著初發心,較可能成就。因在初發心,若能一世之中都不改變,欲成就佛道是足有餘之。倘在其過程裡遭逢了世俗的染色體,欲回復純潔善良的本性,必因有分別,有欠缺而難以達成。

智者必在修持中用心於精進度;用心於一切外境的忍辱度;用心於禪定的定心度;用心於佈施的福德,福份、福報度;用心於智慧的累積,人生的經驗過程中,達至自我改造的智慧度;用心於持戒的一切戒與律,不使再犯,不使有二過,即是達至持戒度。然而一切的過程用於佈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智慧波羅蜜多,才能達至無上菩提智慧的轉換,更能成就於眾生無邊佛道誓願成!

誓成佛道乃現今在火宅中的眾生必須要先了知的過程。先以人道行持圓滿,更可圓滿周圍的親友,能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自己原有不良的含因與習氣,方可成就於一家的興旺,又能成就於周圍人事物的圓滿,盼眾生先以人道行持,再入於修持的滿圓。功與果兩相皆能成就,欲達至無上佛道誓願成,則是一步步來成就也!更是實際在人世間彰真如、顯佛性。吾在幽冥界中,亦可減少眾生的過錯而受苦也!盼之!盼之!辛苦諸賢生,崇心超拔祖先與和冤釋結的過程中,更能成全先靈的成就也!祝之!祝之!

1首頁55348 大 道 規 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