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如來佛 降 86年4月25日丁丑年三月十九日
南無眾生唸如來 阿彌陀經觀自在
如來如去真實際 佛降著作滿圓開
眾生在現世中,能進入修持是有善德的因緣,更在本靈中,能受宗教的啟迪,是要能真正彰顯自我的本靈即佛性。在於本靈的所趨向,必要能入於法界體性智,即是真如的菴摩羅識中,才能達至圓滿的境界,因此眾生必須通過自我的檢驗,自我的改造,才能達成自我的圓滿。即可在滿圓中去成就自己,去了脫自己。眾生在自我已具佛性的本質上,必須能入於真如佛性,是要達成此境地,才具有圓滿而無缺。人生的過程上,必要真正的實行六波羅蜜的「智慧、精進、忍辱、佈施、禪定、持戒」。才能在現世中而入於六度萬行。即在自我的檢定中,通過一切改造,而達至人生的改造經驗。
人因能言、能動、能思考,故在於三界上,而立於天地人三才中。若不能在此世去行使自我本靈的原來,欲成就自己必較困難。因此人生的過程,是須要通過一切外在五塵境的根塵接觸上,才能促使自己所經歷的經驗,累積後才能轉換為智慧。也在知識獲得過程上,累積人生種種的歷練,將知識轉換應用即是智慧,修持的過程即是如此。否則必無法達成自我提昇的要求。人在現世中,若不經由知識的轉變,必無法獲得智慧的成長。如此在根與塵所接觸的過程中,能以扶塵根與淨色根兩者相互交換應用,才能以扶塵根而轉為淨色根的成就。因人生在現世上的根塵接觸,是每位眾生皆必須面對的事實,亦在每日所見,所行,所動,所言,而達至的因緣和合。又在每次因緣和合中所接觸的過程,去成就自己往昔業因的改造,人生即是生命的改造界,若不能在人生的生活改造界,去成就自己,欲達至滿圓的境地,是謂不可能也!
因人的習性,氣稟與信仰中,常會根深蒂固而無法轉換學習的過程。若能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與作為。必能在根與塵接觸中,去了知自己的缺點在何處,也可在學習過程中,將一切不良的氣習〈稟〉完全棄除。即可將原來有稜有角的個性,磨〈魔〉成圓圓而滿滿,滿滿又圓圓。倘若眾生若能以此去成就自己的本質〈自性〉,即在原始的初心中達至圓圓而滿滿。人生的過程是否會因自己的個性所使,而無法圓滿與滿圓。如此而為,即在人生中欠缺諸多的不足,因此人生的過程,不求任何的外在角度,而取擷於每件事務的圓滿。又能以滿圓而圓滿周遭的人事物,因一切眾生,包含動植物,與有情世界的眾生。不論生命的長短,富貴貧賤,皆可彰顯有情的世界。
人能於現世中的覺有情,即是大乘菩薩行。欲在大乘菩薩行中去行使,去完成。即可由菩薩境界,而入於佛的境界。而一切眾生皆有情世界的眾生,更應不分彼此,不分汝我,才能彰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的有情眾生。人在於現世中,若不去行使大乘菩薩行的覺有情的作為。欲入於佛性世界,是謂不可能也!因眾生皆有汝我之分,無法打破此難關。即在於有分別與對待中,難以了脫自己,而跳脫三界的輪迴。在一切覺有情的眾生,應是大慈、大悲、大智、大慧、大願,才能彰顯佛性的本質。不求福澤於自我,應施捨於眾生,才能自我提昇,不求福澤,則福澤具足,不求外在的一切,即可具足一切。因有情眾生是必要達至此境界,才能滿圓。
滿圓在於現今眾生中,往往較欠缺。如何能放得下,得看開,即不受外在的影響,而再入於輪迴的漩渦中,如此有情眾生必能受惠良多,圓滿的境界,才是真正開悟必須具備的了。人生的過程即在不圓滿之中改變成為圓滿。不論任何事皆可在圓滿中達成,滿圓中而成就之!人生是否如此,吃虧就是佔便宜。即可通過一切的圓滿,圓圓而滿滿,滿滿而圓圓,才是有情世界眾生,回歸於元〈原〉始的初地。即是真如的自我,本靈的真我,赤子之心的原靈,即如來藏的自性。亦在現世中已成佛了,而保持大乘菩薩行的滿圓境界,而成為佛體,佛性即可圓滿而無缺。也無垢穢,了無掛礙,人生即是如此,才能真正的回歸而不受三度空間,三界的束縛。即真正的回歸於大道,自然而然的本靈也!
大道回歸至此已全部圓滿而結束!能滿圓即可圓滿,能圓滿,真能滿圓是不必回歸,即已回歸,如此的本靈即是已跳脫三界,而直超無極理天也!吾佛今夜有幸著作大道回歸,第四十回滿圓。望諸佛子皆能深切體悟 上蒼廣渡眾生的苦心。「大道心燈」─共著三六回。「大道天德」─共著卅二回。「大道回歸」─共著四十回。合著共為一○八回,即符合卅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即回歸於大道的滿圓。符合上蒼一萬零八百年的廣渡教化,而成就原靈。崇心道場能弘揚,天德,母德,玉德,諭德,佛德皆具也!盼不論儒、道、釋、耶、回、五教同宗,三教同源,一花而五瓣!回歸即可在當下,即可在現世中成就自己也!
1首頁55348 | 大道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