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九 回 自  覺

南無藥師如來佛 降    86年4月22日丁丑年三月十六日

南無至上呈佛性   藥師渡化眾生靈

如來真正能如去   佛降著作自覺清

眾生在現今世上能真正的了脫自己,是必須要能自覺,才可以達到圓滿之境地。因此現今眾生中,若不能自覺之時,不論有多麼深厚的功德,福報,亦無法達至自己超脫自性之境。在於眾生能否自覺,是現今時代的眾生所應俱備的最主要的作為。因此人生若能入於宗教來修持,是前世已累積的善德之本,亦是善因緣。但並非每位進入宗教來修的修子全都能回歸,必要啟發自性的超脫。自性的了悟,亦為本來的自覺,才是超脫所應俱備的條件。

自覺若不經由本靈的闡揚,若不通過外在的考魔與考磨之時,必難有經驗的累積。人生在現世上,若不經由經驗累積來轉換成智慧,即無法在現世上能有成就的機會。人必須通過經驗的轉化為智慧,才是在現今中一切眾生所俱備的作為。人若僅在為修持而修持,為行善而行善,為作功德而作功德。亦常受自己意識的影響,去作自己所作的事務,往往是不能彰顯自己本來所具足的真如。因現今眾生能否不為修持,不為行善,不為功德,是否能打破如此的觀念。才是真正對自我提升,才能自覺而覺他。

佛曰「自覺者」但如何能自覺,如何能如來又如去,是否可明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人生的過程,是否如旅行一般,如何能在旅行中,增加閱歷見聞及智識。若將人生寄望於未來或下世之時往往是會落空。因時間的過往中人常常會因時、因地、因環境的分差,而使自己改變原初衷。又在宇宙時空的轉換,能真正進入於無私無我、無分彼此的境地,即在當下中,是否能改變心智與作為而抉擇也。

人生於現世的過程,若不經由菴摩羅識的成就於─法界體性智、若僅在於阿賴耶的大圓鏡智中所停滯。是無法有自己的成就,亦無法真正的如來又如去,人生真是一幕幕的映像的連接而已。人所作為的一切皆在輪迴又輪迴之中,因人生的每一階段,每一過程,雖可成就過往。但在阿賴耶識中,是不可抹滅的,人能通過外在的結合,而成就經驗的累積。若僅在自我的本意上行使,是難以成就自己,又在本靈無法清淨之時,如何能如來又如去。眾生皆喜愛如來佛─不知如來佛亦是眾生修持而成。僅在心智與本識的過程中,能由第八識的阿賴耶識成就大圓鏡智。而入於第九識的菴摩羅識,而成就於法界體性智─即不退轉於輪迴中。

人生在法界中,一切的因緣是成就自己的本質,有時亦會在自己的了脫,自己的開悟過程上去自己覺悟自己。否則若不通過自我的檢定,自我的內省功夫,僅靠外在的功德或是外在的因緣,是不能自覺。因覺者是了悟的眾生,能了悟自己,即能了悟萬物,能了悟萬物,即能了悟天地間─能了悟天地間,即能了悟宇宙的過程。人生在地球上,僅是滄海一粟的種籽而已。因天地宇宙即是同一心,天地萬物眾生亦是同一心。能否真正的自我自覺內省,必看自我在現世中的所作所為而分別。人能行天地萬物的德澤,佛亦可行天地萬物的德澤,如此兩相互照,即為宇宙天地萬物眾生的德澤。即在自我反省中而達至回歸於本來的真我,原來的自性。能真正達至一切的回歸,即可在回歸中,因早已自覺了悟了。

自覺的過程,若不能達至覺滿而至滿圓之時,是不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眾生因佛是如來,因而喜愛佛,亦在於喜愛中時常膜拜,又時常效仿其行徑,因此佛即如來,如來即佛,但在如來能真正的如來又如去,無任何的掛礙,才是通過佛的如來又如去,才能廣度眾生而回歸,時代已至科技的文明,知識的成熟,一切的外在若不能提升自我內性的彰顯,處於現今時代,亦會讓眾生無所遵循,又在心態與投入的信仰中,無法達成回歸的目標,人生在於通過五塵境的轉換而成為經驗的累積,從經驗中不論酸甜苦辣,皆在於此身所能意會的。又在於自己經驗的獲得中,是自己刻骨銘心所累積、所體悟、所傳承、所經過、如此能由經驗中了知自己的本質─自己的真如佛性─才能由漸悟中轉換而成頓悟,更成就於現今也。

自覺必須圓滿,而覺滿必須能滿圓,如此圓圓而滿滿,滿滿又圓圓是現今眾生修持必須遵循的目標,否則若能成佛亦不是佛,僅是弗而已,若是加上人,才有成佛的時機,因眾生是人,若佛離開眾生是否還是佛體,佛僅是弗,而不是佛也。因佛必須通過眾生的因緣,才能成就於佛,否則佛亦眾生,眾生亦佛,是否如此而已,僅是名稱不同罷了。有幸著作大道回歸第卅九回自覺,吾佛來特賜一消災解病的甘露,備茶水,此茶賜與諸賢生及今夜有幸來堂的諸善信大德能消業劫去病殃,而增福慧也。祝無極天道院懿敕崇心堂廣開菩提,成就眾原靈而回歸。

1首頁55348 大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