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四 回 菩  提

南極長生大帝 降    86年4月4日丁丑年二月二七日

南極仙翁降道場   長生世人欲學樣<U0>

大帝著作菩提門   降來意會崇心堂<U0>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這是六祖慧能,所禪示之真機,給予後代的修子們,能有機會提昇自我本性的彰顯。六祖乃於累世中,早已根器相當鋒利,故而不必觀經文,只聽聞經意,即能了知其中的涵意為何!故本身不受文字障的左右,才能聞經而了悟自己,是謂根器鋒利之故,又因累世中所累積的資糧,於當世才能彰顯自性,不受文字障的左右。使自己能提昇自性佛體,能得五祖所傳承。其傳承打破了,心傳、衣缽、信物的印歷證,才能在傳承中,歷經千年後,為後代修子能以六祖為典範,為依歸。作為修持的準則,又能提引修持自性的彰顯,打破往昔心外別傳的迷失。是為頓悟。

「身似菩提樹 心如明鏡台 時時勤拂拭 勿使惹塵埃」是神秀所能體悟的資質。亦在於菩提種子,所能闡揚的是由漸悟而行,由漸漸的了悟自己種種的缺失,作為改進的要點,而一切眾生若能具足六祖慧能的頓悟資糧,是謂先天根器鋒利。但於此而言,眾生皆少有具備此根器。皆在於自己的迷失,自己的無明。由學習中一步步來彰顯自己的佛性,然而一切眾生不具頓悟的資糧,必須一步步來按步就班的,漸漸的達成漸悟的資糧。亦即是神秀所言─「身似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若能如此,欲彰顯自性佛體,是必須一步步來完成。能由漸悟的累積成為資糧,而達至頓〈開〉悟之境,亦來得較實際。

眾生皆言六祖慧能有頓悟資糧,鋒利根器,此乃累積了多少世的資本,才能達成如此的根基,更非是一蹴可成,而是由累積多少世的先天含因,先天資質才能達成。倘若以現今眾生而言,落凡後,即遭受五塵境的迷失,原來有此根器者,亦因落凡後的迷失。一切都得從頭來,如此欲彰顯自性佛體是謂不可能也!又因現今科技時代,文明的衝擊。於先天根基深厚者,其本身又遭逢落凡的迷惑,成為迷失自己,又迷失了本性。欲開展自性佛體的闡揚,更加困難,殊不知有諸多的先天根器深厚者,落凡後遭受外在的引誘,而迷失了往昔深厚的根基,亦在於自己缺少點化,當頭棒喝來完成其先天根器,即鋒利的開展。然而一切眾生是否能達至圓滿的自性佛體─即菩提種子,必看自己所作所為了。

菩提本無樹─菩提種子是謂真如,若不經由改造,能成就於今世,是謂謬言。在於眾生不具頓悟的資糧,若能由學習中去改造今生,及累世不良的含因,必能在今世中成就自己菩提種子的更新。是更可在真如的本質上,去彰顯如來藏的真我。真我是靈魂不滅,又能成就於菴摩羅識的佛識,也是自己的本來,自性、佛性、仙性、聖性、皆是。眾生不知自己所具有的,於現世上是什麼,又不知今生來此世界又作如何,又如何完成當今所應行之要務。而一切的迷失,若僅靠自己盲目的摸索,必要經過一段很長時間的考磨,才能達成。又要在考磨的過程中,改變自己累世及當今的不良氣稟及含因。才能圓滿回復於先天的原位,也是先天自我的本來。

「身似菩提樹──菩提本無樹」是現今眾生由漸悟而達至頓悟,所必須經過的路程。若沒有經過漸悟,欲達至頓悟,是謂不可能。果若眾生皆具頓悟的資糧,那在現世中,即能了知自己的本來,自己的先天。不必經由仙佛的告知,自己即能同三界,宇宙天地合而為一。因此了知過去、現在、未來,即在於三世中了知自己的一切。了知宇宙天地的玄機,亦了知過去,現在,未來之當下,該如何行持。即通過了三際遷流的組合,必能知道自己應行及所行之事務。人生於此境界,必早已具足自性佛體的開展,亦在於本身能同宇宙天地合而為一,我即宇宙天地,我即萬物眾生,我即自性佛體。不必等到蓋棺論定,早已脫離三界而達至無極勝境,願眾生都能由漸悟而達至頓悟,即菩提種籽的闡揚。也是「身似菩提樹,進而成為,菩提本無樹」的境界,一步步來彰顯自己,而成就自己也成就眾生。不必論普渡,早已回歸也!

1首頁55348 大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