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卅三 回 如 來 藏
南屏道濟古佛 降 86年3月28日 丁丑年二月二十日
南開天道渡迷航 屏障功德亦自當
道濟降來著天書 古佛登著如來藏
真如彰顯靈魂清 真我歸返本原靈
如來藏中菩提顯 開悟必須明己心
見性方可覺滿盈 自覺覺他相互應
滿園圓滿覺有情 大道回歸佛國行
人生在世是有來又有去。人生是如此,萬物亦是如此。倘若人生及萬物皆不來又不去時,即在於有恆中能有恆常的久遠。人生是如此,萬物亦是如此。在地球生存的空間中,因有萬物的存在,才能開啟生生不息的傳承。人皆在世世代代的傳承中,才能造就人生。也在生存的空間中,因有萬物及人的存在,才能展現活潑的生命力。也在活潑的生命力中,又能將生命作為宇宙繼起恆久的傳承也。
人之本靈來自無極,來自上天。因落凡後,受到外物的迷障,才使自己無法達成回返的標準。亦在自己本身又不知如何,才能回歸於原來。因此有來之時,必有去。來來又去去,即在當下,亦無法達成自我回歸的目標,以至於自己姑息自己,無法達成自己回歸的作為。人生即在於有來又有去,又無法在當下中作一了斷。時常受外在的誘惑,而使自己迷障了人的一生。因在於有來之時,若以現世下定論,是否能在於有來之時作為打算,亦將回歸作為人生的基準點。倘若能回歸即可在當下中,作為完成一切的了脫。因此有來必有去,來來又去去當中,是否能將自己的本靈定於回歸的原點。人生的過往若不能定在如來藏
中,一切的作為僅是下世再輪回的種籽而已。又是無法在累世中及現世上去作一了斷。現世上的人生若不在如來藏的真我本靈中,去彰顯自我的原來,是無法回歸也!因此在現今世代上,若眾生未達至回歸的標準,須在人生中去行持於六度萬行,而一切的作為才可以符合回歸的要件。人不論在世上是貴為王侯,或乞丐皆是一律自性平等,僅在於「自己行持於六度萬行的波羅蜜」,作為人生的基準點,才能達成回歸的主要原動力也。
如來藏的真我中,須具備現世的改造,才能達至回歸的原點,如來藏是真我,而非僅在於前八識中而已,因一切外在的五塵境,通過人生的因緣和合的接觸,才有因因而得果,人生的因緣果報是別人無法替代的,又在其因其果自得,外在的他人,皆無法替代自己,亦在於本來的原靈中─即是本靈,如何才能作為人生的回歸。如來藏是必要能將一切的垢識,來清除來改造,才能棄除污穢的意識。因在五塵境的通過後,即在於六識的接觸。而入於末那的分判傳導中,再入於阿賴耶中的分門別類的儲藏,即不論好與壞,是與非,善與惡,對與錯,即一一貯存在於阿賴耶識的庫藏中。又無分別的了記是為無記,因此人生的經驗,有此的儲藏,才能以善德的因緣和合,而成就人生種種的因緣果報也。人皆在於生活的累積中,達至經驗的吸收,也經由吸收而作為人生的經驗,更是生活的過程。如此的無記中,因人無法了知下一刻的過程,會是如何,又橫逆來時,人皆無法有心智去防堵,時常受一次次的反覆與經驗的需求才有作為,亦在人生中才能有經驗的累積。
如來藏本是佛性,即是自我的本性。人生皆在於本來的自我中,不知如何能回歸於真我的原點。常受到外界的誘導,將原本簡單的回歸點,受心智的外誘,而無法開展人生的真如,佛性,即是如來藏的本性。因此一切的眾生都在輪迴的交替中,一世世的輪轉。若能具足「六波羅蜜的六度萬行」。欲要回歸必較容易,此期要求條件亦在於此。眾生若不能行持此「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智慧、禪定」、六度萬行的波羅蜜,是無法達至回歸的要求。人生的修持條件,每一宗教的教導要求皆不同。但皆離不開於此的要求,而眾生每每將他教,皆視為外道或外教自我為主教,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如何能否打破以他教或我教的教導傳承,如何吸收別人的長處,來改造自我的短處。即能由他教即我教,作一個修整。在自我的要求中,才能有回歸的本來與作為,倘若一昧排斥他教,標榜我教,若修持工夫到家時,亦會不能容於他教,即有分別心,在回歸中必記上一大過錯,因此在於我教中,亦要讚嘆它教的殊勝之處。必在眾教平等上能回歸的本來中不作分別,不入於不平等心,即是現今宗教修子所應俱備的心態與作為。
六度萬行的「佈施,忍辱、持戒、精進、智慧、禪定」,是每一宗教的立教基礎,亦在於每個宗教的名稱不同而已,但皆離不開於此,每位修子若能達至此目標,即在於改造自己方面,不受外在的影響,必在於自我的提升中早已具備了。又能力行於六度萬行,才能將原本的意識,置於真我,如如不動的本性中,更在於自我提升的條件上作為起心動念的改造。六度波羅蜜─不僅是力行因緣和合的條件中,作為改造成就的資本,又在於內性本質中,能將外在的修持條件,能真正的自我提升,如此不經上蒼的安排,即能回歸於原點,即原來的本位,眾生皆會有來生,不知來生是如何,是什麼,如何能掌握,即在於當下的現世上,能明白下世是否還要再來,願天下眾生皆能在自我回歸中,達至回歸的本來即資本也。
1首頁55348 | 大道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