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四 回 起心動念

太上道祖道德天尊   86年2月28日 丁丑年一月二十二日

太上道祖由天至 道德自為真心主

天尊降臨懿敕堂 降著起心動念殊

人生於世間上,因有萬事萬物之起頭,在一切作為中,因人類有思考的本領,故在自己所認為,自己應如何行持才符合自己的本意。必在自己有自己的思考空間,亦在本身有自己的行持方向。如此的方向必須要有已往的經驗,才能促成自己應行何事攀何外緣,在人生的源頭上,因人類有思考的本領,才能因人的所作所為,形成一切萬緣的起頭也。

人之初念,是起於心頭之前,故在於人間能行持一切之緣頭〈起〉。因有人間之萬緣,能成就萬物萬事之準則。是因人在起心動念中,能含包一切萬物之起頭,能在於緣動中而行持一切,是好是壞,則可由起心動念而成就之。是善德因緣,是惡殃因緣,必在自己往昔的經驗中,累積自己應行與該行之因緣起頭。因人類之起心動念是一切萬緣的開端,在萬緣開端中,可以因人之作為改變好與壞,善與惡,即在人之因緣起頭上必可明瞭。然而在人間因有可以改變的思想空間,在人間萬緣之中,經由宗教的修持,而將本來不良惡殃之因緣,改變成善德良好之因緣,因此人的起心動念,是一切因緣〈因源〉的開端。

起心─即在於未萌芽前,僅是個人內心上的思考而已。若經由動念─亦僅是自己的份內事而已,因此尚未形成任何因緣的起頭即行為。在人世間因有思考的過程,是好是壞即受往昔之經驗而影響,自己應該如何作為,皆由起心─即可明白。動念─即在於內心深處尚未向外發展,一切因緣是在於自己份內之事,若向外發展後更是一切因緣之結合。能通過因緣結合必成果報,是善德是惡殃,必須通過人的思考,加作為方能達成。古云:「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即在起心動念中,去斷除人世間的因緣果報,而不讓它形成果報而殘害自己,更能將善德果實使其萌芽發展,而善因善緣即由此開展。

人之起心動念,是人自己份內之事,人往往無法明瞭,別人的起心動念。但在於人的思考空間,又因它的電波念力擴展於自己週遭,如此電波念力的形成,則不必觀其原因,即可由色澤明白是善德是惡殃,是好是壞即知。人生在世,起心動念是最為重要,人能在世上去完成一切之事務,必須由起心動念中,才能形成一切事物的開展。否則若無起心又動念,何來能成就萬事萬物的發展否?人因有思考,在人世間可造就眾生福澤,亦可破壞眾生福澤,兩者形成相差極大的結果,因在人之起心動念中,若能先斷除不善之種籽,即不會遭受惡殃來磨,眾生是否明白人在起心動念中,是成就一切萬物因緣的造化,可否由轉化中,化除不良的種子〈念頭〉,即可在人世間光光明明的走一回,更可以在人世間上去突顯自己的成就,是否如此。

人的起心動念中,若不能經由種子〈思考〉的改變,欲成就自己及眾生,實謂不可能。因人的起心動念是一切事物的開端,宗教修子若不能經由起心動念去改造。要完成此世的修持過程,是不能成就於現今。因此修子本身是否具備可以轉化的種子,即思考空間,必可以成就於今生,否則下世又來一回,不知是否具有如此的機會與因緣,人生於今世的思考空間是成就於現世,觀一切的緣頭〈開端〉即可明白一切事務的結果。人能改造自己,又能成就眾生,是在於自己能否在起心動念中,完成善德因緣的成就,即可了知。

1首頁55348 大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