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二 回 所 知 障

文昌梓橦帝君         86年2月18日丁丑年一月十二日

文章啟世傳真理  昌盛世道了正氣

梓橦降臨懿敕堂  帝君著作知障離

觀今眾生在宗教之教化中,能得知什麼是正,什麼是非,如此正是是非所形成之分別。因修子能明瞭,如何去行使本身所應行之事務,故在修持的工夫上,能以自己所明瞭,自己所知道,去作為自己應行之事務,正是在於自己,所能應行,能行之事務中。是自己所能了知之事務,而成就自己,也同時迷障了自己本身,應知與未知的過程也。

宗教修子能以自己所知而成為應行之事物,又因自己所知而迷障了本身。在於所知是對與錯當中,未能當機立斷脫離錯誤的分判。然而在自己所能明瞭之事務中,因是自認一切皆對,而不管它是否能轉圜,因是自認為是,而他人為非中,常常因為如此而迷障了自己。在於知障中,因知而形成障礙,若不經由一番挫折,是無法改變自己的看法與作為的,因此知障乃現代修子最常遇到的障礙。又因處在障礙中,常常會把自己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更是現今修子最深切與最嚴重的問題。若處於未知中,因為是未知,故一切皆未能下定論。人云我云之下,可以改換之處,比較容易,是為尚未根深蒂固,欲來轉圜比較容易。在有修之修子與無修之眾生而言,因為所知障中迷失了自己,更是在於修持過程中,最易犯到之毛病也。

有修持之修子,因承前人的啟訓,能入於宗教是善德因緣。但又因前人之教導難防無誤,使得後學者無法了知何謂對與錯,而其所面臨的是無法了知的一切。在宗教之教化上,是無法能成就於今生,僅在自己本身因受前人之訛傳,無法明瞭一切之來龍去脈。只在自己所能知道的過程上,一路往前邁進,直到面臨挫折橫逆來時,方知道是錯誤。此時又無魄力及勇氣去改變自己修持方式,也因此埋沒了自己一生的修持,上蒼不忍見此,時而派仙佛啟迪教化,無非是讓知障的眾生與修子,能有一條改正的機會,上蒼之旨意即在於此。上蒼之鴻慈,可鑑於此,天憫眾生不忍不教而誅之。而讓真正有修之修子與無修之眾生,皆有回歸大道之機。能在自己所知之中,去改變自己本身未知之一切,若欲眾生與修子能回歸,則比較容易。否則一直若認為自己所知是真正的真理,經過一段時間後,方發現自己枉費良久之修持,再回首恐已是百年身了。因而眾生若能以豐富的經驗,加上自己永遠抱持著學習的態度,即不會迷失在知障中,而無法了脫自己。

眾生及修子皆時常受外在的影響,自認為我所學習才是真正的真理。殊不知在真理中,因受前人之誤導而成為自己的迷障。又因自己所能知道的比別人來得較多,較殊勝及較高,早已經脫離眾生平等自性,即是有分別。又因外在的迷惑自己,最高最大最殊勝,而深受自己虛榮心所累,而埋沒了本身的自性。因此若能在了知真理或道理之分別上,能明白真理,而不只是道理而已,所知中才不會形成知障。故眾生若能常抱學習的態度,不論任何時間,地點及環境,皆是學習的階段。如此永永遠遠不斷的了知自己。是否迷障,在所知當中,即可明白一切。因此若不能把持永遠學習的態度,此杯水已滿,無法再容納其他,如此形成固化,而無法改變自己是否有過錯,即可明也。因此眾生即時常受外在的影響,而不知道自己是所知還是未知中。如此是否能改變,即看自己抱何心態而定,自己即可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

知障及所知障,是眾生及修子常易犯之毛病,亦是宗

教主事者最易犯之毛病。如何在所知障中,去改變自己的行為與過失,更不會牽累眾生及後學者,如果能永遠保持學習的態度,即不受到外在與自己愩高心來束縛自己。因在所知的過程中,不一定代表自己永遠是對的,也都不會有錯誤。須知人生自幼童開始起,都在學習之過程中,有那一位是天生下來什麼都會的,每個人都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都會有錯誤。知錯能改才是真理,知錯又無勇氣改變,必成為固化,即完全困在自己所設限的圈圈中。因此現今眾生都應是如此,有云:「自己當了父親,才來學做爸爸的」,是否如此。現今世界上每位國家之元首有那一位是天生的,即會自己來當元首。每一位都是在自己當上元首時,才來學習一切的作為。推及而思,經商、家庭、考試是否都是如此?因此不受自己所知而障礙,才是真正了脫自己此生的自性也。

1首頁55348 大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