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提佛母 降 86年1月28日丙子年十二月二十日
準備道場普化前 提倡心性悟人間
佛著障礙啟世人 母心德澤真一片
修子在宗教中,因教義的約束,時常會產生心理障礙,因外在的約束,故在本身中無法去開展自性。更為自己能真正的行持在大道中,時常會受外在的影響,無法達成自我心性的彰顯。又在修子而言,障礙實為本身所牽絆的困難點,亦在於眾生中因有障礙故,更難以進入宗教修行,有云:「無修無事情,愈修愈難精」,要修什麼?如何能了脫,即在障中而迷惑了自己。
因理障而成事障,而事障自縛了自我,作任何事務即無法照原定的目標,及方法來達成自己的成就,如此因事障而理障受自縛,更因自己所能了知的,在於自己本身的障礙中,如何去破除,即看自己有否用心,有否用智慧來突破自己的困難。因而障礙阻擋了,修子及眾生清明的本性,而沾染了一層層的蒙垢,如此的蒙垢本無可厚非。但在於自己不知自己早已蒙垢,即是無法了解自我。「好比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宗教修子及現代眾生,往往因自己的無明,很難將本性來開展,必因自己無法清除蒙垢,即障礙是也。因而障礙乃修子及眾生所常遇到的困難點,若能突破障礙,即無束縛存在,如此即無障礙來磨自身。
障礙本身不具任何的方式,僅在於受障礙阻擋,難以成就自己所原定的目標,亦是無法達到自己所應行的作為。因在障礙中,追尋一條突破的指標,必可在本身不受障礙來考磨自己。因此障之本身即無聲無臭亦無任何形式,僅是心智的磨難而已,只在於礙之中阻擋了精進的本質,反而讓眾生及修子做為退卻的藉口。因此上蒼若讓修子或眾生都能一帆風順,如此來人世間做什麼?即在讓眾生及修子有反面的成就。因此障礙來臨並不可怕,最怕的是受障礙來磨時,無法通過困難點,乃在考之過程中,如此能在障礙中,知道如何去應對,如何運用智慧,去通過障礙之阻擋。
「障」之本身─即是阻擋心智,而「礙」之本質─即是妨礙身體,心智加身體。就必靠自己本身如何運用智慧。但有時運用智慧亦無法突破障礙之阻隔,而阻擋眾生前進之腳步。如此退卻後即無法通過一關關的考程,若能矢志不變,則可在阻礙的過程中通過磨難。若一次無法通過時,又復一次再來時,必能因前次的經驗做為開創人生的原動力,「因而阻礙是讓眾生及修子,有更前進的原動力」。如此是否能通過障礙的考磨即可明瞭。障礙是反面的成就眾生,亦在修子又能通過一次的考程,是否會因考程的通過,心性又踏實多了。
倘若不去通過考程,而礙障如何來,成就一次次磨難的經驗。因此眾生本來不必在考程中受苦難,但在人世間,若僅是一日復一日的生活著,必無法跳脫輪迴的牽絆。人生因有反面的成就,而比正面的成就,來得更刻骨銘心。眾生是否會歡喜障礙的來臨,還是喜歡順境的降臨。必因前者之不棄,後者較受歡迎。因此障礙必在自己本身,而達至成就自己的機會。倘若時間空間相同時,障礙考磨的時間必較長,為何如此?因為順境中的眾生愈感到時光容易消逝。而逆境的障礙雖然時間相同,但所受的感覺,必較順境來得長遠,是否如此。眾生則較喜歡順境,而不喜歡逆境阻礙,必因阻礙而受人討厭之,如此是否眾生所喜愛,而自己可以選擇否。不也!因有順境必有逆境,順境之喜愛,逆境之阻礙,是否那一種可以成就眾生,必可明白兩者的成就所分別的關係也。
1首頁55348 | 大道回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