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初  因

精忠武穆王 岳降      85年11月8日丙子年九月廿六日

精忠報國千古芳   武穆提督振海揚

王帥降臨著初因   詩曰大道回歸返

天德無私,天道無親,在於眾生本靈中,因是落凡而至人世間,乃在於本心之初始,因此初動之因是一切之開頭。亦在緣起由無極而降太極,由理天而降氣天,由氣天再降至象天,更在於理氣象之作為與造就,因理─而氣─而象是眾生落凡之初因,為何欲眾生落凡而不讓其歸返?

乃是眾生因在理天,但無理天之氣質,故而降凡於氣天,又因氣天之空間難容其存在,故而又降至象天。如此在於人世間,由理天而氣天而象天之過程。因落凡而迷失了自己之本來,將個己之心靈亦在象天中,無法彰顯自己之本質。不但降臨人世間是迷失了自己,亦迷濛了自性,然而皆無法回復清明本性,讓個己沈迷於五濁惡世。甚且一日復一日,一月復一月,一年復一年,長久之累積,不在本因(初因)上求取自性,皆由於本身障礙個己,難以回復初因之本來。也在於理氣象三天之歸返上,無法讓自己明白為何要下來,而下來做什麼,亦不明瞭我是佛體,佛體是我。往昔則因無佛、仙、聖之分別,亦無你、我、他之分別,僅在眾生中能了解宇宙天之地之含覆,亦在覆載之過程,因人迷障了自己,亦迷失了本性,如此是無法達到歸返之目的。

初因之時因是剛落凡,故而時常仰天觀望何時能回歸,何時能歸返無極天界會見老娘親,常舉頭仰望天空皆無動於衷。如此日復日、月復月、年復年的消逝了,倚盼之心變成了無法達成之心結,更在於本心上,本性上因時空之阻隔漸漸迷失了自己,亦是將期盼之心無法達成。故而個己期望心,亦漸而轉換成嗔恨心,何時能回歸,何時能達成回返的本因,常在於自己作為中漸漸脫離原本赤子之心,無法彰顯回天之路,更是阻隔回天之本質。亦漸而迷失了五神通,也在迷失中將個己稟性,漸漸的顯露了出來,因是稟性作人,故無法以自性而回歸。

初之因,因眾佛子(生)在於迷失了自己之先天,落於氣天又無法適應,故而再落於象天中,然而眾佛子(生)因本心之不能回復先天靈性,故無法有歸返之條件。眾生皆盼望能早日回歸於無極天界上,但無極有無極歸返之條件,若眾生稟性不能棄除,要能歸返無異緣木求魚,如此歸返的條件,是要將個己自性彰顯。能以自性去行事,不用稟性為人,即能達到回歸之第一要務。因此初因若能明瞭,而不受五塵境之迷惑,根與塵能同為化清,即能達到回歸之目標,在人世間,即能彰顯自性是佛體。

初因之探討,若眾生能將往昔不良稟性棄除,則是自己不受稟性拘束,而能自由自在之飛騰。因此落凡後即受象天一切造就,而初因之形成,讓自己受累,亦在受累上無法追溯初因,進而迷失了本來的自性。眾生因落凡後即無法開展自性是佛體,自性是本來,故而初因之無法追溯,才讓自己有留在世間上之悲哀。眾生若能明瞭在於初因上,求取個己之本來,即能回復先天之原來。眾生不知初因故而將自己之自性包裹,不讓其同氣、理之接合,故再於理→氣→象落於凡塵,而無法讓自己象→氣→理的追溯,即能回歸於大道。

大道者自然之本來,象天能回歸於氣天,氣天能回歸於理天,即是人道能圓,地道能通,天道能開,即是回歸之本質。人道、地道、天道皆在於人世間完成,若能以自性而不用稟性行事,即能了脫三界之束縛,即能回歸於大道,大道者初因必要了悟,否則任憑如何行事皆在於人世間之作為,難以回歸於象、氣、理、直達理天而無誤也。

1首頁55348 大道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