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返回主網頁back-home
回首頁
聖道旅程
#09=第九回:講師說法-蓮花栽智海;佛相無言-神光照靈臺
#10=第十回:中秋佳節-師徒同賞月;聖地風光-布袋別有天
#11=第十一回:禪師說法-點心宴道客;活佛談天-素食聊充飢
#12=第十二回:萬家生佛-百姓皆得道;甘蔗守信-本性即香甜
#13=第十三回:平常心中-藏無量壽佛;真理之內-現萬教真宗
#14=第十四回:弘揚聖德-人和得天助;懷抱道心-靈性自逍遙
#15=第十五回:牽牛入甕-猶如蛇吞象;慾念出籠-像是虎歸山
#16=第十六回:光前裕後-德者歸聖域;繼往開來-修人得超昇
+
+
+
09
↑
聖道旅程-
第九回-講師說法-蓮花栽智海-佛相無言-神光照靈臺-#09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七月廿四日[1982年9月11日]
詩曰
天氣轉冷歲入秋
人心向上善應修
三千功果忙中得
數十年華罪裡休
濟佛:七月即將過去,八月中秋漸漸臨頭了.脫去的衣服一件件要再
穿上,世人的俗體渾身充滿了貪火,嗔火,慾火,說來真是熱情萬分,
既然拋棄了端莊道衣,因此處處露出醜相.走在大路,我看見一個人
赤膊上身,我問他熱嗎?他說-太熱了,以前用竹扇,扇有涼風,今日
用電扇也扇不涼.我的心頭火氣太大,泠氣也發揮不了作用.看滿街
小吃攤上都是甘蔗汁,綠豆湯,青草茶,百香果,檸檬汁,這幅景象
可以顯示現代人火氣有多大.
*人們脫去了道德的禮衣,所以到處充滿著犯罪形相.哈哈!世人
心火太盛,勇猛前進,造成今日社會風氣日漸下坡之現象,今日
無極聖德堂在這熱衷名利社會中,擔起調和正氣,勸化人心工作,
可謂任重道遠.願眾生速上法舟,勿再在紅塵流連忘返,每人將
自己道德禮衣穿上,做個道德君子,才能與天地合其德,始不愧
生在東土啊!楊生上蓮臺,準備著作聖道旅程.
楊生:遵命!今日我們要往何處去呢?
濟佛:處處有道,只要抱以佛心,處處是道場聖道的旅程,是無遠弗屆
,今日我們將訪問一家佛堂.
楊生:甚好,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
濟佛:已到了.
楊生:這裡好像是一座佛堂.
濟佛:是的!有眾生之處,就有佛堂.
楊生:如何說呢?
濟佛:眾生為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集三佛於一身,所以眾生住臥
處即是佛堂.
楊生:恩師說得妙.但此處供奉了佛像,有許多人在此處聽講佛法,
是否稱為大眾佛堂呢?
濟佛:這裡是眾生比較多的佛堂,可以稱為大眾佛堂;一般家庭只是
少數幾個人,可以稱為小佛堂.如學生在學校求學為大學校,回家
以後家長教導學生溫習功深,寫字,家庭也是一間小學校,
楊生:那麼在那一個佛堂,才能學得真道呢?
濟佛:在此曰-學道,在家曰-修道,在外曰-行道!
楊生:這又怎說呢?
濟佛:我們來到佛堂,先參駕吧!鎮殿將軍(司禮神)已捧茶前來了,
我們師徒在此抬槓,有些無禮.
楊生:是是!
將軍:歡迎濟佛及楊善生駕到.
楊生:豈敢!觀今日隨師來至佛堂,向諸仙佛叩首參駕.
濟佛:你是拜偶相,還是拜法相?
楊生:我一齊敬拜!
濟佛:怎麼說呢?
楊生:佛相雖是紙張,瓷器所做,但栩栩如生好像真佛.如果沒有這
些道具,這個道場也不能成立,何來眾生呢?當然道具之後尚有真佛
的法相,在那裡運轉乾坤,普施佛法,才能使眾生產生感應共鳴.
何況一切經典也是一本相簿,記載古聖今賢的聖蹟,藉此領悟其天機,
*昔日世尊尚對枯骨禮拜,我對聖相敬拜更是理所當然.
濟佛:如果真佛不在呢?
楊生:那麼我也沒有損失,是對自己的天真佛行禮啊!現在講臺上的
講師正講得津津有味,佛光四射,口沫如蓮池,朵朵連花飛到在座聽
眾頭上,每人頭上有不等量及各種形狀的蓮花,這就是仙佛現身
說法啊!但為何會產生這個奇景呢?
濟佛:哈哈!你聽過大師說法,口吐蓮花嗎?這些奇景,俗眼是無法
看到的,今日你初睹此景,所以覺得不可思議.現刻講師正在說法,
在場聽眾,靈臺智海中,如果集中精神,吸收真經妙理,在他的頭上
自然將講師口裡的蓮花,吸收在頭上腦海裡.
楊生:奇妙,奇妙,但蓮花有的是小朵,有的沒開,有的多朵且大開,
這表示著什麼含義?
濟佛:有些聽眾迷迷糊糊,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頭上怎能栽蓮花呢?
有智慧,又注意聽者,丈六金剛頭上開花.聽懂的全開花,半懂半開花
,不懂不開花,這也是蓮臺寶位的化身.
楊生:恩師一這麼說,弟子仍尚不解其意.蓮臺不都是坐在下面,
今日看見蓮臺浮在頭上,真是莫名其妙!
濟佛:哈哈:蓮臺坐在下面,不是沒衛生嗎?頂在頭上開花,才是心花
.蓮臺,是修道的正果位.
楊生:那麼諸佛坐在蓮臺上,又做何解釋?
濟佛:諸佛菩薩心性一塵不染,到那時候,可以將頭上蓮臺拿來坐下
,上下已經沒有關係,他們現刻還是俗人,所以先坐石蓮臺.
楊生:原來如此.今日來此未聽講師說法,卻聽恩師一段法語,但為
何恩師頭上沒有半朵蓮花呢?
濟佛:哈哈!楊生你太天真,不記得我們同坐蓮臺來嗎?這個比那個
不會遜色吧?好了,現在我們訪問鎮殿將軍吧,
楊生:好的!請問將軍,我看您並非武將的打扮,滿面溫文,怎麼能夠
勝任鎮殿的職務呢?
將軍:哈哈!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仙佛也不在形相上打轉.
眾生以為將軍都是魁武彪漢,而不知護法金剛雖然會現怒目相,
但他對一個修道人卻又現和藹可親慈容,並加以保護.我雖名為將
軍,其實是這個佛堂的護法神,外表溫文裡面卻是丈六金則不壞身,
讓任何外魔不能侵入!
楊生:聽了將軍的述說,恍然大悟,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請將軍原諒.
剛才將軍說你是這個佛堂的護法神,是否能詳細將護法情形告訴
眾生呢?
將軍:一個佛堂中供奉神佛聖像,供人參拜,並有許多人在這裡學佛
修道,佛堂也就成了一個學道同修的道場.神佛有感於眾生的向佛
之心,亦常臨佛堂大放佛光,以消解眾生昏暗的業障,使靈性復明
而且一個人認真於修道途中時,三世冤業便來索報,其因有二,
*一,怕你修道成功,往生西方,以後沒有機會索取冤欠.
二,現在你正建立一些功德,債主趁機要債.這是一件極為公平的事
,正如凡間一般,欠了人債務,你一旦有錢時,債主當然趕緊來登門
討債了.但站在聖界的立場看來,眾生雖然業債纏身,無形債主可以
前來索債,可是這也有一定範圍,絕不能讓冤壞損害到修道人的靈體
,所以我鎮守佛堂聖殿,對來佛堂參禮學道者加以保護,免被魔侵.
因此,凡是身體常感不適,智慧不開的修道人,應多接近佛堂聖殿,
接受佛光普照,無形中可以減輕業障,得到神佛的保護.
楊生:這麼說,佛堂就是一個修道者的保護圈,常接近佛堂就可保
平安無事了?
將軍:接近佛堂,面對聖容,可以令人心平氣和,聆聽聖訓,可以增加
智慧改變氣質佛光普照,可以消冤解業.但並非完全可以平安無事.
楊生:這又怎麼說呢?
將軍:你聽我分析平安無事的意義--
平--因人心是否已沒有貪嗔痴等起伏不平念頭呢?語云-心平則道平
,心亂則道曲.誠非虛語,故心平則身平,何災之有?
安--人心平氣和,則神智安穩,安祥,不急不躁,無有虧心事掛懷,
自然平安吉祥.
無--觀無有妄念,妄言,妄行,不執形相,多找別人好處,少看別人
壞處,才能無憂無愁,達至無極領域!
事--人要無事,才能靜心,多事多煩,閒事莫管,切莫無中生有,自尋
煩惱.有事辦好,無事清心,看淡世情,則事事如意了!
*一個修道人,如果能夠從佛堂中的神佛訓示,以及前賢的教導中,
頓悟自修,潛移默化,那麼他在佛堂外一定可以平安無事,來到佛堂
中,更是無事平安.
楊生:將軍說得甚為有理,足見您的道行深厚,是否可以自我介紹
一下道歷呢?
將軍:說來慚愧,我並沒有什麼德行可言,但為了度化兄弟姊妹,
不揣鄙陋,略為自述-
*我是臺中人氏,生在一個拜佛家庭小,從小就與父母兄姊們茹素,
不沾一點葷腥,這也是前世好善樂施,晚年皈依佛門修道所得的善果
,只因前世功德仍未圓滿,所以仍須再投胎轉世一次.此世於廿歲
時候,在一次車禍中身亡,而靈性飄飄至天界,已證得有果位.但為
普度眾生,仍自願下凡,到佛堂中鎮殿,在法船裡服務,看到眾生們
求道後熱誠向道,我雖住於人間,但其喜悅的心懷,與在逍遙的天上
,並無兩樣.
*這是我的簡歷,說給楊善生參考.你也是一位道學深厚的修士,
年紀輕輕就隨濟佛著作了這麼多部,膾炙人口的善書寶典,度化了
不少眾生,我也無限欽仰,
楊生:這是天職,也是責任,只有盡力而為,但望將軍多多護法,使
聖德的道場,能夠早日建立起來,以便能度化更多眾生乘上法船,
這是我的願望.
將軍:有道之士,天必助之,你廣結善緣,深得諸天器重,相信水到
渠成,聖德的慈航,已在無極天界粗具模型,只要再加修飾,加油
一番,一定可以遨遊四海,廣度有緣眾生!
楊生:感謝將軍嘉勉!
濟佛:講師都要下課了,我們還在這裡聽將軍說法,已打擾甚久,
就此告辭了.
將軍:送駕.
濟佛: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
+
10
↑
聖道旅程-
第十回-中秋佳節-師徒同賞月-聖地風光-布袋別有天-#10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八月十六日[1982年10月12日]
詩曰
涼風送爽好中秋
佳節人群野外遊
明月相陪談道義
草坪盤坐作慈舟
濟佛:今天是八月十六日,天上的月兒比昨夜還圓,老衲將帶楊生
賞月去,不知楊生喜歡嗎?
楊生:恩師要帶我去賞月,那有不喜歡的道理呢?
濟佛:賢徒你昨夜何處去了,先說給為師聽聽.
楊生:昨夜與家人到大坑山上賞月,經過一處乾河床,看見一群人在
那裡燃著野火,喝飲料,錄音機放著趣斯可[disco]音樂,大人與
小孩在那裡跳舞歡樂,我們路過此地,雖然互不相識,他們卻親切
呼喚我們說-來坐哦!這裡很好玩!我們被這種親切聲音叫動,也就
下車,參觀他們嬉戲玩樂的情景,覺得人生有此歡樂時刻,也是非常
寶貴.我們帶了一些水果,飲料,也坐在沙石上談笑,小孩們放著
沖天炮,我撿些乾柴燃火,照得四周通明,童心未泯,也跟看大家
談笑呼叫,覺得很好玩,直到探夜才返家.這是中秋夜的日記.
濟佛:真是童心未泯,這也是人生值得回憶的片刻.中秋夜,饒富有
秋思多情氣氛,尤其青年男女,無不期待此日,攜手郊外賞月,徜徉
大自然的月光下.但也有不少青年男女在此時越軌失足,造成終身
遺憾.今日中秋已過,明月更圓,昨夜是世人賞月,今日我將帶楊生
賞月去楊生準備上蓮臺.
楊生:我已上蓮臺,與恩師一同賞月,真是天人同樂,不知恩師帶什麼
好料做點心呢?
濟佛:你別饞嘴,其實為師也是很饞嘴,這個大好時光焉可放過?
你看我袈裟裡面藏著一包佛果仙品,等一下你就知道了.
楊生:那麼要到何處賞月呢?
濟佛:不遠之地.你昨夜往山上,我們今夜在平地找個好地方.
楊生:何處是好地方呢?
濟佛:我們到臺中市第四期重劃區,這裡一片廣大平原,我們就在
這附近找一塊吉地(正好是本堂建廟用地)坐下來,談天說地,定有
一番趣味.
楊生:恩師真是地理師,還會選擇吉地賞月.
濟佛:楊生也學會與我開玩笑,老衲豈只是地理師,有人稱我是真明
師哩!哈哈!老衲又自賣瓜甜了,我們出發吧.
楊生:坐在恩師蓮臺上,剎那來到一處空曠草地,蓮臺停在綠草上,
為何旁邊亦出現許多小蓮臺呢?這裡又覺得很熟悉.
濟佛:師徒葫蘆裡賣藥,真是妙不可言.為師選了這塊吉地,特來
這裡賞月,大蓮臺為大慈航,小蓮臺為小慈航,道能生一生二,生三,
化萬殊,神鋤一鋤,蓮苗便生,所以修道者要有農夫的精神,一鋤
一鋤的播種耕耘,才有收穫.我們就在這裡賞月吧!
楊生:甚好,來到這塊方寸寶地(至善地),雖非靈山上,但這裡有
芳香泥土,青翠草木,清澈流水,雖然在市中心也是桃源地啊!
(此地在臺中市北屯區青島路四段卅九號是聖德堂寶殿建廟現址)
濟佛:楊生說得是,不論處在什麼處地方,端看人的心志,是否有
真心,如能將雙腳所踏的一步土地,舖平踏實,則不論你在什麼地方
都是腳踏實地,為淨土上的一個道人.人生旅程,雖然吃些虧,退後
幾步,往往能逃過許多災劫,所以輸贏成敗,有時是在微妙中分別
出來.
楊生:請恩師趕快取出好吃的東西,我們邊吃邊談,不是更有味道嗎?
濟佛:好啦!我由南屏山採來了一些水果及甘露法水,也帶了一瓶
濟公酒,來,喝一杯吧,
楊生:很早不是聽說恩師已戒酒了,為何又帶酒呢?
濟佛:這是我自製的酒,喝了不會醉,沒有關係.
楊生:私自釀酒是違法,您怎麼能夠釀酒呢?
濟佛:哈哈!天上不比人間,我所釀的酒是用天水為原料,經火候
加熱,清風薰陶,日月照射,日積月累而成的美酒,永不變質.這種
在靈界地方吸取天雨地露而成的酒,雖名為酒,實在是甘露茶.
楊生:原來如此,害我緊張一陣子.
濟佛:來來!月下分享這些清心可口的水果吧,
楊生:喔!好吃,這好像是梨子,是廿世紀梨嗎?
濟佛:你們只能吃到廿世紀的東西,天上已是廿一世紀了,所以說人
間好,天上至好.天界都是早人間一步,因為仙佛居於高境界,他們
的自然能力,自然勝過凡人的.神仙早已能夠騰雲駕霧,你們最近
才能使飛機走在雲間,嫦娥早已奔月(中國女太空人),世人
阿姆斯壯最近才到月宮,不是都慢了一步嗎?
楊生:嫦蛾奔月不只是神話傳說嗎?
濟佛:那飄飄欲仙姿態,與太空人沒有兩樣.太空人上月球,也有
許多人認為是神話,但事實證明了一切.你看廣寒宮的泠度,不是
已經由科學證明了嗎?來!喝一杯濟公酒!
楊生:感謝恩師.這種滋味太好了,甘甜滋潤,沒有一點酒味,真是
妙品;
濟佛:濟公酒是什麼意思?
楊生:濟公表示處處為公,不可假公濟私,修道人更應有先天下之
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胸懷.一個人如能像清風明月,青天白日,
如此自己亦可釀造濟公酒,喝此酒,可以延年益壽.反之,處處為私利
,存私心,則陰天暗地,狂風暴雨,在這種天氣之下,製造的酒一定
變質,味道不佳,此謂濟私酒,喝下這種私酒,一定中毒,有損身體
性命.
濟佛:說得好,這一杯果然沒有白喝,再乾一杯!
楊生:感謝恩師,恩師德高望重,性喜詼諧,在此明月之下,是否可以
跳一下醉舞,唱唱歌,讓弟子賞心悅目呢?
濟佛:賢徒真會抬舉,我也就趁此明月良宵!與君同樂吧,我與你的
肉體合一,唱歌跳舞,也可將此精彩節目轉播給聖德堂堂生一同觀賞.
楊生:那最好了!不然我們在此享受,他們在那裡辛勞陪著聖典,實
在有些歉意.
濟佛:好了,我邊唱邊跳,大家聽著--中秋佳節月來香,把酒舉杯話
衷腸,坐在青草地,倚著蓮池帝,徒兒相對談笑心神爽.說過去,多少
迷惘,如今何必嘆滄桑?人生夢一場,毀譽勝敗,都令人徬徨,戲臺上,
還不是那一樣?看淡了,好事總是難成雙,何不共駕慈航,有酒同碎,
醒來五體拜月光.中秋佳節,多少回憶盼望,祝世人,事事如願以償!
*哈哈!剛才跳了一齣熱門濟公醉舞,使楊生肉體滿身大汗,還踢掉了
一隻芒鞋,倒有幾分像濟公,諸生覺得如何?
(眾人答:精彩絕倫見所未見,可得六燈獎)
濟佛:哈哈!此獎就送給各位吧?我要天上一輪明月!指月印心,圓明
皎潔,這個一燈獎,勝過六燈獎哩.
楊生:恩師歌舞已罷,現在一面吃東西,請恩師話南北,說些有關
仙佛的故事給我聽好嗎?
濟佛:在月光下,趁此良機,說一個故事給楊生開懷一番,也可以
讓眾生同享其樂.
老衲就說一位富有風趣,人見皆喜歡,與我也有一點相同,惹人可愛
的布袋和尚故事吧!
*彌勒化身的布袋和尚
明州奉化縣布袋和尚,是彌勒菩薩化身,他的一付尊容並不大好看,
所幸他笑口常開,倒也沒有人討厭他.他最大的特徵是肚皮很大,
他的行為也是佯狂作態,瘋瘋顛顛的出語無定.住宿的地方是隨遇
而安,就地便臥,看樣子他決不會犯臥高廣大床佛戒.
*他的隨身法寶是一個禪杖和一個布袋,他的布袋可以稱為百寶乾
坤袋,凡是供身之具,全部財產家當,都貯在袋中,這裡邊究竟裝了
些什麼?恐怕連他自己也不清楚.到了街市聚落村莊裡,見到人家
吃東西,就伸手求乞,醴鹽魚俎之類的食物,不較葷素,他接到手中,
先咬一口,再分一半放進寶袋之內.假使袋中之物多了,就招引
小朋友們,找一塊空地坐下來,把袋子倒下,讓小孩子搶了吃,他在
一旁看了呵呵的傻笑.因此一般小孩子部喜歡他,和他在一起玩.
*有一次大雪天,他臥在雪地裡一夜,不但沒有凍死,並且雪不沾身,
日此人們對他感到奇異起來.他向人家化緣,把化來的貨品再售出
去,將得到的錢去救濟貧苦的人.總之,他自己是不存分文的.
*他示人吉凶很有靈驗,天如果要下雨,他就穿上濕草鞋,在路上
急驟行走,表示大雨快來似的.如果是遇到亢陽不雨,他就拖曳高齒
的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日子久了,當地的農民都以他的行動
為氣象臺,看他的舉動就知道天氣有什麼樣變化.
*有一次,有位禪師在前面走,他就在他背上摸了一下.那位禪師回頭
看他時,他伸手說-乞我一文錢.禪師說:道得出,給你一文錢.他就放
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一次白鹿和尚來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就放下布袋,白鹿和尚又問:
如何是布袋下事?法他就揹起布袋而去.
*還有一次,保福和尚問他-何如是佛法大意?一他放下布袋叉手.
保福又問-為何如此,更有向上事否?他揹起布袋而去,
*又有一次,他在街衢中站立不走.有一禪師來問道-和尚在這裡作
什麼?他說-等一個人.那個禪師又說.來也,來也!他說-汝不是這個
人.禪師又問-如何是這個人?他說-乞我一文錢!這都是他的
禪境三昧.
*和尚有一次北上途中,遇見宰牛的屠夫,為其說法道-一切畜生是
造業人的果報,你如今造業殺生,貪財無道,何不為其贖救活命,
你知道因果可畏嗎?又為之說偈道-殺牛之人號羅剎,殺他自殺誰
驚怕!刀山斧斫x鍪前,何劫何時時解脫?
*和尚有一次接受農夫的供養以後,為其說法開示道-
手把青秧插滿田
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
退步原來是向前
*有一次,布袋和尚深夜獨坐橋上,忽然有一宵小,探頭窺看,而且對
他有所圖謀的舉動,和尚朝他咧嘴一笑道-我是窮和尚,沒有銀錢的
呀!你也不要妄起貪心,要知道貪財奪利的人,無端造罪,要遭輪迴
之報.並慨嘆的說偈勸道-
由貪淪墮世波中
捨卻貪嗔禮大雄
直截凡情無所得
圓明寂照汝心中
*一日和尚在街市鬧區中,看見那些攘往熙來的人群,無非是為名為
利而忙,慨然的說偈道-
趣利求名空自忙
利名二字陷人坑
急須返照娘生面
一片靈心是覺皇
*有一位福建籍的陳居士,請問布袋和尚道-和尚何姓何年所生?
今年生臘幾何?和尚答道-你莫道我姓李,二月八日生,我這布袋與
虛空齊年.居士又說-和尚此去,若有人問就這麼對,不可墮他人
是非!和尚以偈語答道-
是非憎愛世偏多,行細思量奈我何?
寬卻肚皮常忍辱,放開笑口暗消磨.
若蓬知己須依分,縱遇冤家也共和;
若能了此心頭事,自然證得六波羅.
*陳居士問:和尚有法號否?和尚以偈答道-我有一布袋,虛空無罣礙
,打開遍十方,入時觀自在,再問-和尚的行李呢?和尚說偈答道-,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陳居士道-
弟子愚魯,請求和尚開示.如何才能見佛性?和尚答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
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
一切不如心真實
居士再問-和尚此去,是住宿寺院中.還是住於俗家?和尚答道-
我有三寶堂,裡空無邊相;
不高亦不低,無遮亦無障;
學者體不如,求者難得樣;
智者解安排,千古無一匠;
四門四果生,十方盡供養.
居士聞聽開示後,合掌禮謝道-惟願和尚留此齋宿,聊表弟子一點
敬意,當夜和尚書偈於其門曰-
吾有一軀佛,世人皆不識;
不塑亦不裝,不雕亦不刻.
無一塊泥土,無一點彩色;
工畫畫不成,賊偷偷不得.
體相本自然,清淨常皎潔;
雖然是一軀,分身千百億.
*布袋和尚在浙江四明山時,與蔣宗霸居士兩人相處甚歡,出處飲食
,時相往來,和尚教他唸摩訶般波羅蜜多心經,以此為每天日課,
勤唸不休,當時的人都稱他為摩訶居士.
*有一天,他陪和尚在長汀溪中洗澡,和尚要摩訶居士為他揩背,忽
見和尚背有四目,炯然放光,摩訶居士大為驚異,於是作禮道-和尚
佛也,和尚當時嚴誡不得向人言.並對蔣摩訶說-我與你相聚同遊了
三,四年,可以說有大因緣,我不久將去,你不要為此而憂.不多日,
又親至摩訶家中對摩訶說-你要不要富貴?摩訶居士道-富貴何能
長遠?但願子孫長遠就好了.和尚拿出布袋一隻,袋內裝了無數
小袋子,並一箱一繩,授與摩訶道-我以此物為汝紀念,乃汝後代事
也.摩訶居士收下來,也不知是什麼意思.過了兩天和尚又來對蔣
居士說-汝解吾意否?摩訶答道-弟子不解.和尚說-我欲令汝子孫,
如我袋中遺物也.這意思就是說-你的子孫長遠下去,一代一代的,
如我送你無數小袋一樣.
*布袋和尚,在貞明二年丙子三月三日對大眾笑著說-明年的今天,
我取彌勒果供養大眾.果然於第二年丁丑三月三日,在岳林寺的廊下
,跏跌磐石上而逝.大眾這才知道他去年所說之言.
*當和尚在世的時候,四明的亭長不信佛法,又以和尚顛瘋作態而不
事事,他看見就加以垢辱,並且把他唯一的布袋,奪下來放火燒掉可
是隔明天看到他仍然存著布袋,來去如舊.如此三次奪燒布袋,可是
三次仍然復舊.因此亭長甚為驚異,不敢再燒了.
*聽到了和尚圓寂,亭長自備棺木,厚殮以贖過去垢辱之罪,但眾多
人卻抬不動棺木.另有一姓童的居士,他平素很敬重布袋和尚,所以
另以棺換之,此時抬棺木者少,而抬之輕若毛羽,觀者稱奇,遂為其
建塔於封山之原.
*福建莆田縣令王仁煦居士,在江南天興寺遇見布袋和尚,後來在
福州官舍又看到和尚,見面時和尚從懷中取出一封圓書,交給王縣令
道-我如七天不來,你就把它拆開來看.仁煦依言,過了七天,未見其
來,就如約拆開看時,只有四句偈語-
彌勒真彌勒
化身千百億
時時示世人
世人俱不識
至此大家才知道,瘋顛作態的布袋和尚,就是彌勒菩薩化身.布袋和
尚寂滅後十年,浙江的大帥派一官差,因事使蜀,回到棧道的地方,
卻會見了布袋和尚,和尚對其差官說-四明蔣摩訶者,你回去見到時
,告訴他要他多多保重自己,以待相見.
*那時蔣摩訶已經在高山峻嶺上,自築茅菴而居,畜一黃犬自衛.
每逢食米罄盡時,就繫百錢於黃犬頸上出來東吳糴米,往來二十里,
從不有誤.
*蜀使回來將布袋和尚之話,告訴了蔣摩訶,摩訶說-我已知之.隨時
設齋邀請親友,齋後沐浴趺坐而逝.
*彌勒又名慈氏,他修的悲心三昧以慈悲為懷,忍讓為先,所以彌勒
化身的布袋和尚,終年笑口常開,你罵他不回言,打他不還手,實行
他慈心三味的忍辱偈.
*彌勒菩薩的忍辱偈: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臉上,隨他自乾了;
我也省力氣,他也少煩惱.
這樣波羅蜜,便是妙中寶,
若如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因為他大肚包容,所以人人見到他都皆大歡喜,直到今天,如果你
有滿腹心思,一肚皮煩惱,只要走進佛寺大門,看笑佛彌勒的樣子,
就會使你減少了很多煩惱.
*好了,故事已經說完,楊生也聽得入神,你覺得如何呢?
楊生:妙哉!布袋和尚--彌勒佛,與濟公佛有一點像難兄難弟呢!
其禪機三昧正是空前絕後,未知你們兩人有何因緣?
濟佛:哈哈:彌勒當來下生,大開龍華盛會,斯時遍地成佛,眾生皆大
歡喜,到時候老衲這個顛佛,也會下凡湊熱鬧,搖櫓共駕慈航,大顯
身手一番!期待吧!
*好了!時刻已不早,月兒看到我們在此談天說地,好像駐足腳步,
停留在天上不動呢!我們得趕快回堂了.哈哈!坐在這塊蓮花聖地,
正是明月當空,回憶多少披星戴月的日子,為廣度眾生獻出了心力,
才有今天的成果.為師慈航泊此,共為普化蒼生而努力吧!
楊生:感謝恩師帶我來此賞月,共度佳節,又賜我這麼多好吃的珍品,
還有講述了一段回味無窮的故事.
濟佛:這就是為師送你的中秋禮品,好好去回味吧,聖德堂已到,
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
+
11
↑
聖道旅程-
第十一回-禪師說法-點心宴道客-活佛談天-素食聊充飢-#11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十月初三日[1982年11月17日]
詩曰
飛鸞闡教度蒼生
聖筆磨沙警世聲
九載勳功開覺路
慈航廣濟不虛名
濟佛:聖筆勤磨恆河沙數,將每粒細沙磨得晶瑩生光,字字珠璣,
聲聲入耳,有振聾啟瞶功效,眾生們從這些金沙中,得到了無窮盡的
寶藏,天堂,地獄,畜道三部遊記可謂勸世代表作,每部都流傳海內
外,而且還被外邦人士翻譯為外文,流佈度世,造成宗教善書一時之
盛,功德無量!
楊生:這都是恩師功勞,九年的磨沙旅程,也嚐受到了甜酸苦辣,
但總算也磨出一點東西來;剛才看見恩師提著乩筆,在那裡敲敲
打打,又再用力磨沙,這個動作很有趣,不知恩師又再耍什麼花樣呢?
濟佛:哈哈!我的一個小動作,你還蠻注意,難怪說-修行者,輕重為
天下先.以後不可不小心.剛才我用鸞筆磨沙動作,即是以筆為刀,
一砌一磋,即在切菜,想煮一道羅漢齋給素食同道品嚐一下!
楊生:鸞筆如何能切菜呢?
濟佛:賢徒你有所不知,我在此扶鸞,以沙為米,磨沙成為米汁,再以
文字為菜料,因配以甜酸苦辣的內容,怎麼說不能呢?況我這個大廚
師還可以隨心應變,任意調配,你是我的徒弟(助理廚師),我們已
調製了許多高級料理給眾生品嚐,你忘了嗎?許多讀者在吃飯時,
桌上還放了我們著作的聖典,在那兒佐餐呢,有者吃過了飯,一心
一意坐在椅子上進餐,吸收我們所著作的精神食糧,吃得津津有味,
難以忘懷呢,你記得老婆子賣點心的故事嗎?
楊生:以前好像曾經聽過,但已忘記了.
濟佛:這則公案,可以啟示世人明悟自性,所謂吃點心,要知其味,
現我將此故事敘述一遍,可以令人回味無窮.
*德山禪師未悟道時,已經精究諸經,善解經義,他講解金剛經,天下
叢林都公認他是第一流的法師,時人皆稱他為周金剛.他以為千劫
學佛威儀,萬劫學佛細行,然後才能成佛.時值南宗殷盛,德山認為
南宗慧能所說的即心即佛是魔說,感到憤而不平,故決心南下,
搗巢穴,滅其種類,以報佛恩.
*有一天,遂擔青龍疏抄出蜀(疏抄即金剛經的疏文註解手抄本),
經湖南澧陽,路上逢一賣餅婆子,德山息肩買點心.婆子指擔曰-這
個是什麼文字?德山曰:青龍疏抄.婆子曰-講何經,德山曰-金剛經.
婆子曰-我有一問,你若答得對,便施與點心;若答不出來,且別處去
,不給點心.德山曰:無妨,你可出題.婆子曰-金剛經有云-過去心不
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知和尚點那個心?德山頓時
茫然無對.
*後來他往參龍潭禪師,始悟祖師西來意,體認出本來心,遂將所持
疏抄焚之,並曰-窮諸玄辯,如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於
巨壑.因德山未開悟前,所參究的是經教文字,也不過是滄海一粟,
並且任何理論玄辯與道何益?不如求自本心,點我自性始有明道之日.
*眾生是吃點心,還是點肚呢?沒有點到心的人,永遠是吃不飽的,
世人常常說-吃點心,其實僅點肚而已,點肚者,飽了又餓,不是根本
妙法.修道也是相同,定要求得上乘大法無極妙道,才能解脫生死,
不然只求皮毛溫飽,為這付臭皮囊賣命,真是太不值得了.所以老衲
今夜特來,擺個素食攤賣點心,貨真價實,價格特廉.
*哈哈!一個肉包五元,打狗有去無回,划不來;老衲賣素包,一個一元
,打狗狗不想吃,最合算,
楊生:為什麼菜包打狗,狗不想吃呢?
濟佛:菜包沒有肉味,這隻肉狗不能臭味相投,所以老衲投下菜包,
牠無動於衷呢,
楊生:那麼這隻狗,是否沒有善根呢?不然為什麼不吃濟公的菜包?
濟佛:眾生痴迷,拜神求佛都想求壽求財,求功名;學道都想看顯化,
求神通,如某人看到神仙佛祖啦,某人聽到仙佛對他說話啦,某人
左右有護法神啦!某人頭上發光啦,某人手掌能夠運氣啦!聽到這
些消息,便以為這個人是活佛,活神仙,五體投地,叩拜不已,稱做
師拜為祖,甘願卑膝奴顏,任由差遣,自以為得道了,殊不知這都是
吃肉包子,
*老衲今天賣菜包就是要掃除這些形相,看誰神通,你先去旁邊觀察
幾天,看這位大師講話是否謙虛,對人是以道德文章為話題,還是
批評人非,自稱己是為能事?再與他談幾句,問他如何修道?如他
說修道要能見神見佛通神通佛才行,那麼這也是肉包子,沒法見到
真性子.這些都是心外求佛,心外求道的肉包.只可飽肚,不能點心
而悟道,是周金剛未悟前的徒弟,並不能教人超生了死,可謂執相
修道,肉包上塑佛相,不能見性,
楊生:那麼什麼叫菜包子呢?
濟佛:菜包子比較沒有味道,一般人不想吃,肉包子加油添熱,一蒸
肉香四溢,很容易吸引人.所以講神通的道場,觀眾比較多,如夜
市江湖賣藥攤,鑼鼓聲一響海口一開,這位大師已成了一位活神仙,
他的什麼丸,可以治萬病,由頭治到腳,買他一瓶藥,還附贈許多
贈品,一些好奇觀眾,取出腰包買一瓶藥,還得到贈品一大包,樂在
心裡,
*自忖道-我得救了!頭痛的,心想我的頭痛快好了.胃痛的,心想
我的胃病有救了.敗腎的!心想我的腎可壯了,腳酸的,心想我的
腳可癒了.那位大師亦沾沾自喜,此瓶藥真能藥到病除嗎?哈哈!
也許有些病快好了,吃了這瓶丹丸真的有效,便視為神醫,大國手.
吃無效的,大師說-體質不同,非藥無效,不可怪我.
*從這位夜市郎中行為來看,自吹自擂之輩,果能取信愚夫愚婦,
老衲實在為這些痴人可嘆!修道要追求,真正能夠解開我們生死的
明師,他才能指點你了悟本來面目,教導你做事做人大道理,使每
一個眾生每日以反省檢討自己為功課,以行善修身為主旨,默默
耕耘自己心田,在自己心地上,日求其新,漸為改良.如此而修,雖然
不能見神佛,得神通,但在自己心田上,默默耕耘,雖然這些素菜園
是屬於靜態的,但令人心曠神怡.
*再看那豬欄,雞舍內,雖然朝氣蓬勃,活潑生動,但多少生靈困在
窄小天地之中,充其量,只是肉包子的原料.今日老衲以此為題,
啟悟眾生,你們想吃肉包子,還是菜包子呢?
楊生:聽了活佛恩師的一席話,頓悟到學道是自在我心,並沒有什麼
奇特妙法.唯有尋根究本才是正道,自己就是仙佛,何勞外覓?佛性
未露,道怎能明?因此,只有磨出自己佛性,才是一尊自在佛呢!弟子
向恩師買幾個菜包子,充作點心如何?
濟佛:素包子無肉味,此包以麵粉為皮,素菜為心,圓滿而包,火烤
熱蒸,其味仍素,沒有血氣,腥味,吃得飽,也開心,眾生肚子餓了,
想吃點心的話,老衲的素包攤排在十字路口,歡迎惠顧,我只舉手
之勞,包管教你心滿意足,吃一個太空糧食!濟公素包子,包你終生
不餓,還能超生了死,不再受六道輪迴,眾生何不來嚐嚐!
楊生:恩師賣包子,還在吹牛呢!
濟佛:牛吃草,力氣大,濟公的素包最營養,絕非吹牛,哈哈!師徒在
這裡胡鬧一番,浪費了許多時間,收起攤子到各地素食館參觀吧.
楊生:是是!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楊生下蓮臺吧.
楊生:這家路邊素食館已經打烊,我們來這裡要挨餓了.
濟佛:不是帶你來吃點心,來此只是要告訴你,這家素食館開設原由
.這家素食館主人,本來是以販賣香肉為生,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接近
佛堂,聞道受師指點後,經過宗教洗禮及研讀經書後,恍然大悟,
知道賣香肉並非是一件仁慈行業,所以改賣素食,可謂放下屠刀之
印證.雖然目前生意並不太理想,但可稱為正業,善業,已展露出慈光.
楊生:這也太難得了.
濟佛:我們再換臺中市另外一間素食館吧,準備上蓮臺,已到了.
楊生:這家素食餐廳,我常來光顧,現在已過晚餐時刻,人較稀少.
濟佛:你看到這裡有什麼不同嗎?
楊生:覺得有一股檀香味道,還有牆壁上一些勸善文詞,浮出金色
光芒,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濟佛:勸善文的本身,已懷有善氣,來素食館的顧客坐下來,眼睛
常往四週牆壁巡禮,看到這些題詞,往往順口默唸,如此正法眼藏
於此,射出一道善光.你可看那櫃臺上,也有一些聖德雜誌及各種
善書,也發出光芒,
楊生:對啊!櫃臺上的善書正發出光芒,但為何強弱不一呢?
濟佛:各堂都寄來善書,由素食館代送,但其光芒有異,原因如下-
一,主持人經辦印善書事宜者,論其發心是否懷著正氣涓滴為公?
態度是否嚴謹慎重?
二,究本善書內容是否正確?有否私人偏見或不正之理論摻雜在內?
三,究本書內容是否豐富?有否濫芋充數或粗製濫造?
此三種原因決定這本善書之價值,愈有價值光芒愈亮.所以世人
捐印善書亦要慎重選擇,好的善書是要有真理的啟示豐富的內容,
導人正信的正見.楊生:恩師說得有理,這是重內涵,不重外表之正論.
濟佛:我們再換另外一家吧,已經到了,這家是在巷內,楊生來過沒有?
楊生:來過,這裡生意還不錯.
濟佛:因外客較多,所以此刻尚有不少客人;
楊生:這裡壁櫥也擺滿善書,但為何有些光芒四射,有的光芒就淡
些呢?
濟佛:因為這些經書有贈送品,販賣品.贈送品其光芒較亮,販賣品
因出版及販賣者其善念比贈送的淡一些,因心中含有利字,所以
光芒較淡.出版及流通善書者要出本錢印刷,若賺些利益,用來賣售
,並無過錯,說來還有功德.但應以薄利多銷為原則,若價錢太貴,
使學道者破費太多,則太商業化也不好.
*現在各地印刷廠,出版社常翻印各地鸞堂出版之善書經典出售,
這也給各地善信不少方便,但原則上應徵求原出版者同意,並應
注意文字之清晰,不可為節省排版費,印製模糊不清之經書,或
任意篡改內容,據為自己出版,此都是不道德行為,老衲在此寄語
各地善者往意此點.
楊生:我們再到那裡去呢?
濟佛:現刻再往某路夜市的一個素食攤參觀吧.
楊生:這條大路已成為夜市,燈火通明,這個素食攤生意還不錯.
濟佛:開素食館,給素食者帶來了不少方便,所以也是功德者.現在
各處素食館如雨後春筍,足見素食的人日漸增多.但老衲在此希望
經營素食業者,應注意下列幾點:
一,各種蔬菜要清洗乾淨--使素食者吃下新鮮衛生蔬菜,長養道根
,身體健康,
二價格儘量便宜!幫助修道者,讓人認為素食不但方便,且經濟合算
,也可以引導非素食者進入素食館.
*因此,素食館衛生清潔化,價格大眾化給素食者帶來健康身體,
節儉生活,也等於幫助一個人修道.如此開設素食館等於設了一個
天廚,聚修道者於一處共同進餐.給出外的素食者,方便解決飲食
問題,這都是無量功德.
*老衲今夜帶楊生,於臺中幾家素食館巡禮一番後,做了以上言談,
為了避免誤會為那家素食館宣傳生意,所以不列出店名.
*說到好的不必歡喜,說到壞的更不要生氣,有一日請老衲吃一餐吧
!最後祝賀各地素食館生意興隆,素財廣進.哈哈!今日就此結束,
楊生準備回堂.
楊生: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回堂.
濟佛: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
+
+
12
↑
聖道旅程-
第十二回-萬家生佛-百姓皆得道-甘蔗守信-本性即香甜-#12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十一月初一日[1982年12月15日]
詩曰
孝悌家門道德風
人間和樂喜相逢
你修佛法開心性
我學真經證大雄
濟佛:人間多少糾紛,皆緣起於子孫不孝,兄弟不和,其因不外是個
自私二字.小孩時稱為兄弟,長大了成為隔壁.許多親兄弟在孩童
時情同手足,一旦長大成家立業,便為了家產或是家妻唆弄,兄弟
成為陌路,父母變為冤親.這都是私心作崇關係,人際間之距離從
此拉長了十萬八千里,想來也真可悲.
*所以上天降道,處處開壇,想挽回頹風,復興古道,其用心即在此.
因此老衲奉勸現在的修道人,不要好高鶩遠,先從齊家的家庭道做好
,想要到西天的天庭道才有希望.很多人將人道拋至雲霄,妄言修
天道,卻將一個和樂家庭,搞得離心紛亂,在這種環境下已虧人道,
想要登天,卻被那股無形阻力拉著你不放,為此多少人道未成家
已破,不了解的人便怪罪仙佛不做美.相信在聖道旅程中,許多人
會遇到此種情況,所以老衲在這提醒世人.楊生準備著書吧.
楊生:今日我們到那兒去呢?
濟佛:我們去遊山玩水!
楊生:恩師有此閒情逸致,不愧是位自在佛.近日弟子正在為出版
濟公活佛正傳收集各種版本加以考證,所以很用心的加以研讀,
從書中體會到恩師的遊戲三昧--禪宗心法,確實活潑生動,道味
十足,令弟子甚為嚮往.最近弟子也醉心想學恩師的方法,以遊戲
人間方式修道,一定能夠萬家生佛,不知恩師看法如何?可否傳些
妙法濟世,好做道資佛本呢?
濟佛:哈哈,楊生你已得有老衲心法,故辦道活潑玲瓏,不受拘束!
受到感化者甚眾,我看如此就可,若想遊戲人間,如果一時忘記回家
,豈不要流浪人間!我在靈隱寺出家,看不慣那些禿伴,所以又到
淨慈寺耍些把戲.世間處處皆有佛法,那些形相不能拘束我,既曉得
本來真面目,姓李姓張姓王皆不是,這個我可冠上百家姓,豈只有一
家能去呢?家家我皆到,才能萬家生佛,百姓得道.
*楊生如今也學我為了普傳佛法,著作了這麼多膾炙人口的寶書,
比起老衲只有一本濟公傳留世還光彩多呢,莫非師度徒,徒亦不遜
師呢?
楊生:恩師遊戲三昧中,佛法無邊,弟子只得萬分之一而已,尚覺
不足濟世,是否可以賜些妙法呢?
濟佛:心外無法,法在一心,念你日夜為聖業操勞,濟世心切,可以
準備蒲扇一隻,改日老衲為其施法,賜你方便濟世!
楊生:感謝恩師賜法寶濟世!
濟佛:好了,師徒鬥嘴太久了,我們再話歸正題吧!八德中信字是
多麼重要,譬如一對青年男女因感情之事,兩人有所誤會,男的寫了
一封解釋的信,期將事實澄清,兩者的磨擦純係誤會,可是寄比去的
這封信,卻在傳遞中失落了,女方沒收到,為此想不開而尋短見,這
人命關天的事,皆因失信而導致了不幸.
*信是一種信用的表徵,自古道-人無信而不立.修道者不信理,
不信佛,不信道,自然也是沒有成道,成佛的可能.舉目觀之,不少人
借貸不還,或販賣假貨而失其信用.眾生大都有錢,但都不敢隨便
借人,怕到時有去無回,這是人不能信人了.
*信為八德之一,今以修道而論,即是信仰.人由信心產生信仰,由
信仰而信任仙佛的真經啟示,此即思想產生信仰,信仰產生力量,
循善而行道,故能誠信,而立地成佛.希望眾生不要背信,背信即
背德,無德成罪身,罪身之人誰敢信任?無人信任便危險了,世人
你說是嗎?楊生上蓮臺吧.
楊生:遵命!我已坐穩蓮臺,恩師為何載我到街上來呢?這裡是交通
要道,人車擁擠,但開車者速度仍然那麼快,真是危險萬分.十字路口
突然亮起紅燈,人車剎住了,我們也跟著停駐在半空中.
濟佛:現在是什麼意思,楊生悟悟看?
楊生:剛才恩師談到信的問題,而十字路口的信號燈正也指示行人
進退,紅燈禁止通行,黃燈警告信號,綠燈可以通行.一個人在人生
旅程中應該遵照仙佛的告誠,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可盲目橫衝
直撞,以免災厄(罪)臨身,仙佛每每降鸞啟示世人,告知天堂如何去?
地獄因何下?何者不可為,這些聖訓就如同現在十字路口的信號燈,
指示行人該如何行進,
濟佛:燈光是一種信號,仙佛的聖訓也是一種信號,世人接過閻羅王
的警告信嗎?這個故事大家一定曾經聽過.世人要提高警覺,不要
昏昏沉沉,免得喪生在輪下,有時連自己是怎麼死的也莫名其妙?
這種鬼魂最為可憐.再往其他的地方去吧!
楊生:恩師為何帶我來到一這個甘蔗園呢?
濟佛:埔里甘蔗最為好吃,我們今夜來到這裡探索一些禪機,壓榨
一些甘蔗汁給眾生品嚐!
楊生:我們今夜來此要偷甘蔗嗎?
濟佛:開開玩笑,你不要當真.眾生讀到這裡,口中都已流出香甜的
口水了,這種自家產的甘蔗汁才好吃呢,
楊生:聽 恩師這麼一說,我的口水直流,
濟佛:人生也像一枝甘蔗,可是因貪嗔痴充滿一身,所以常覺得生活
索然無味,甚而大吐苦水,已嗜不到一點甘蔗味,則人生的甘蔗已變
為苦蔗,自討苦吃,別人也不敢領教了.
楊生:滿園的甘蔗,枝枝挺直,頂天立地,好像是一個人,不知恩師如
何探討其味呢?
濟佛:這塊土地是一塊信用可靠的地主.
楊生:這怎麼說呢?
濟佛:以五行來論,中央戊己土,屬於五常的信.土地是一個守信的
老地主,從這塊蔗園來說,蔗苗栽在此地,不管風雨侵蝕,左右種
什麼辣椒,生薑,甘蔗長大成型後,他的原什還是甘甜的.怎麼種就
怎麼收,它能保持原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種信用的表現,就是
土地的偉大.
楊生:這不但是土地守信栽培甘蔗,也是甘蔗爭氣,不變原來面目,
祖祖孫孫,根根本本,保持原有風味的互信也.
濟佛:哈哈!楊生說得好,你信我也信,這種互信才能產生妙用.如果
他信任你,你不信任他,我守信用,你對我失信,也無法產生妙用.
人生於世,居住在大公無私土地上,為何人品不一,本質多變,善性
常化為惡行呢?
楊生:這點依我的看法是-植物栽在土地,它們不離此一步,能夠
緊守著原來本性,所以能夠保持原來面目與氣質.但人類落土之後,
只小時候有接近土地機會,一旦長大東奔西跑,且穿起牛皮鞋,與土
地隔絕,漸漸斷了地氣.鼻吸的空氣,也受到了污染,如口受香色之
味引誘,耳聞各種邪音的美語迷惑,眼觀五光十色的眩迷,兩足天生
的道根,漸漸不聽話,無法踏在大自然的善地上,卻敢赴湯蹈火在
人造地板上,或人造椅,車,床上,去行些傷身敗德的惡事,所以人類
不能保有,如甘蔗一樣的子子孫孫,根根皆甜的本性.
濟佛:甘蔗來世還是甘蔗,但人類有些來世已是豬,狗,雞,鴨等物.
以人來說,位列三才之一,有來去自如活動機會,勝過甘蔗一離土地
就乾枯了,人類有此方便自由之身,比甘蔗不能動,被罰站在那裡還
幸運,如能修身學道,積德行善,還可成仙成佛,不必世世為人,這樣
不是勝過甘蔗嗎?人身難得也難保,如果不知修道,則遜於甘蔗代代
,生生世世都能保有此身,又能讓人類皆覺得它美味可口了呢!
*吃完了甘蔗也要換拽口味,再換個地方吧!哈哈!倒吃甘蔗滋味如何?
楊生:如人飲水,泠暖自知,漸入佳境.
濟佛:修道人要倒吃甘蔗,先得嚐點苦頭,漸入佳境為妙.所以修道
人不要怕吃苦,而吃甘蔗必吐渣,這是何意恐呢?
*學道不但要倒吃甘蔗,也不可囫圇吞棗,人說什麼便聽什麼,這叫
做迷信之輩.學道者要用智慧去品嗜道味,千萬不可人云亦云,或者
盲從信仰,盲從一些無理之言語,或執於各種顯化等事,此則是吃
甘蔗不吐渣,最後一定鬧出病禍來,因此各種道義的汲取應加淨濾,
才免墮入虛妄之流,如甘蔗取汁即可,世人切宜記之,
楊生:恩師說得好,吃甘蔗汁才是智者.
濟佛:我們起程吧,已到了.為師再吟一詩-清涼請喝苦瓜湯,聖地
翻修土氣香.善種能生佳口味.惡根長大受災殃.
楊生:這是何處?
濟佛:這是麥寮鄉的一處苦瓜園.
楊生:麥寮不出麥,為何種苦瓜呢?
濟佛:有人要買它,農人就種它啦!
楊生:恩師的話,弟子猶疑惑不解?
濟佛:哈哈!(說不出來)
楊生:苦瓜非黃蓮為何有話說不出?
濟佛:人想吃什麼就種什麼,這樣才是聰明呢,但是種植瓜果,各種
作物也要適應地質,才能有收穫.
楊生:恩師不是說過地最有信用,水不變質嗎?
濟佛:人的心不善,地質也受影響.人不守道理,天理也會變遷,今之
天氣與古時不同,即是一證,故有云-人心不遵規矩,天道亦不照
甲子-三才本一,人須效天法地,才能風調雨順;五常廣修,五穀才能
豐收.如今年雨水不停,就是風雨不調,世界天氣已在逐漸變化,
這可以說是空氣污染的結果,也可以說是人心污染,連帶天心也就
運轉失靈了.
楊生:恩師現在帶我來芳瓜園不知有何用意?
濟佛:吃了甘蔗再吃苦瓜,具何禪意?
楊生:先甘後苦-不佳.先苦後甘才是正味,先甘後苦最乏味.
濟佛:人生苦樂參半,憂喜相連,今日來此自有一番天機,一樣的
土地種甘蔗是甜頭,種苦瓜是苦頭,故云-怎樣種,它就怎樣生.
地是最公平,世人既知此理,你活在這塊土地上該怎麼種呢?
楊生:以先天原種,種在芳香的聖地,在塵不染塵,塵土助我生長,
並須出露頭手,不被塵土淹沒,由土地沖向天空;
濟佛:答得好!準備上蓮臺,咱們趕集去.
楊生:到那裡呢?
濟佛:到鹿港古都逛夜市.你看滿街燈火通明,人群熙攘.
楊生:恩師想請我吃宵夜嗎?
濟佛:別饞嘴.剛才說到怎麼種就怎麼生,現在要引證給你看.
楊生:人群來往甚為熱鬧,並無任何發現.
濟佛:揉揉眼睛吧!
楊生:揉揉眼睛一看,果然人群的腳根各有不同顏色,這是何道理呢?
濟佛:前面那位男士腳部像泥濘般,頭上也呈灰色光芒,因他是農人
,但性喜女色,常赴各種場所尋花探柳,如入不淨泥地,其元神暗淡,
二腳去不淨地叫著怎麼種,他頭上灰暗的靈光就是怎麼生(結果),
你再看那位女士,兩腳粘著一些花草,頭上也是一片黑暗,
楊生:她是怎麼種呢?
濟佛:哈哈!她以前是位風塵女郎,今已嫁夫,但花性未去,外面仍有
漢子,她腳步生花長草,頭上也一片荒蕪.
楊生:前面一位青年,為何兩腳生光,看來輕快,頭上也有金色光芒呢!
濟佛:哈哈!他是一位修道士,也是聖德雜誌讀者,年少知修,已
茹素多年,精通三教經典,布施好善,也常參加捐印本堂印贈之善書,
雜誌;因他慾念少,所去皆是佛堂,寺廟或善友的家中,所以他的
步履輕快,久入聖地,佛光普照,塵埃漸淨,故有此成就.
楊生:前面有一位男士好像喝醉了酒,走路顛顛倒倒,腳後有二隻狗
在吠他,好像想咬他的樣子,
濟佛:他生性喜喝酒吃狗肉,故有此現象,所謂學佛佛在前,好殺物
在邊.因你種佛根,他就長佛果;你種殺根,殺物即在四週.人的二腳
根,走到什麼地方辦什麼事,所留下的就是他的影子(萌芽生成結果)
.如刑事警察採取門窗上指紋,以追緝小偷,你做什麼事,就留下
什麼痕跡.你看我們的腳邊都是蓮花,因為我們喜與仙佛為友,久之
被同化,所以云-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絲毫不爽.今天訪道至此,
我們準備回堂.
楊生:感謝恩師開示,受益良多.
濟佛: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
+
13
↑
聖道旅程-
第十三回-平常心中-藏無量壽佛-真理之內-現萬教真宗-#13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十二月廿日[1983年2月2日]
詩曰
平常這個是真心
好去好來道可尋
如玉似花皆不愛
經書裡面覓如音
濟佛:昔日有一位老和尚,帶著一位小沙彌住在山上的廟裡.一日,
老和尚叫小沙彌下山去買油.小沙彌買了碗油,惟恐灑掉,便手捧
著碗,兩眼盯住油碗一步一頓捱上山來,卻沒到山頂就灑個精光.
老和尚得知,為試煉其心,便再叫小沙彌下山去買,小沙彌說-我已經
萬分小心,但油還是灑光,再買恐怕也一樣,老和尚說-不打緊,你只
管買了油,兩眼不要望它,心中不要想它,用平常心捧著碗走回來
就好了.
*小沙彌聽了師父的話,依照著他的話去做,果然安安穩穩的把油
端回了廟.此則故事正如修道人一樣,常言-刻意求好不落好.有時
往往會適得其反,因此,求道無他法,求其放心而已矣!學道人若欲
得知要訣,但莫於心上著[無]一物,
*老衲曰-
萬境本閒,唯人自鬧,
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二由一有,一亦不宇,
一心不生,萬法無咎.
心即是法,法即是心,
當下無心,便是本法.
知真本有,達妄本空,
生處要熟,熟處要生.楊生準備上蓮臺.
楊生:遵命,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起程吧!
濟佛:按落雲端,賢徒你瞧是什麼地方?
楊生:這是一間基督教堂,恩師帶我來做禮拜嗎?今天又不是
禮拜日啊,
濟佛:今天不進去做禮拜,暫做個門外漢就可,你看教堂外牆壁上寫
了些什麼?
楊生:牆壁上寫著-
耶穌就是道路,真理,生命.及信耶穌得救,信主得永生的標語.
濟佛:你看這些標語感想如何?
楊生:很有道理,他們信耶穌得救,我信濟佛不知能夠得救嗎?
濟佛:哈哈!信濟公一定得救!
楊生:那麼我該信誰較好?
濟佛:只要信得透,信得明,信得對,信誰皆好.如果只信表面,則
不論信誰都無法得救.
楊生:這如何解說?
濟佛:信仰宗教,在於仰慕教主或某仙佛之德行,如果信耶穌不能
學耶穌之精神,上帝之博愛;信濟公不能學濟公之無私精神,逍遙
心境,這種只是信一半,絕對不能得救.
楊生:原來如此.
濟佛:條條大路通羅馬,要通往天堂的路亦是各有門戶,但如果沒有
天心,天性之表露,想上天堂我看有如緣木求魚,至多上廟堂,教堂
已不錯了;想爬上教堂,廟堂的天空,只有放風箏的份罷了!
楊生:恩師說得對,口信心信還要以實行為證,如此信受奉行,皆能
得救,不然只信妙藥,未曾服用,徒然空談!
濟佛:我們順著這條大馬路散散步吧!
楊生:好的,難得跟恩師出來散散心,街上行人很多,他們不曉得
路上還有我們的存在呢!
濟佛:因為世人凡胎肉眼看不見我們,所以就不信有仙佛了.你抬頭
看看電桿上掛著什麼?
楊生:電桿上掛著-請唸南無阿彌陀佛-濟佛:再前面又掛著-請
唸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南無地藏王菩薩牌子,這是佛教徒
發心懸掛,用來引度世人常唸佛號,可以消災解業的用意.
楊生:這與信耶穌能永生,得救,有異曲同工之妙.
濟佛:哈哈!宗教度人費盡苦心,但有幾個人用真心去體悟其中道理
?口唸經咒,是否發了菩薩心呢?如果不悟實意,充其量你的佛只是
掛在電桿上罷了!
楊生:短短幾句佛號,掛在電桿上任風吹雨打,日曬塵污,但它仍
不懼於此,這種精神,實在令人起敬.
濟佛:佛不在寺廟,不在電桿上,乃在世人心中,願世人常唸-
我心如佛,我心如佛,但是如果我心如鬼,我心如魔的話,那麼口中
唸佛,佛不敢來,你亦不能得救.楊生上蓮臺,準備回堂.
楊生:我巳坐穩蓮臺.
濟佛:聖德堂已到,賢徒,此刻我們已回堂,你之肉體正由瑤池仙童
代筆扶鸞,我們站在旁邊.為師問你,你相信扶鸞嗎?
楊生:若說不信,不是自打嘴巴嗎?
濟佛:你是信乩筆自搖以為有神,還是信落筆成章真理滿篇?
楊生:我信真理滿篇,啟人心性.如果乩筆只會搖動,卻寫不出
好道理,我就不信,
濟佛:那麼你是信其有,還是信其無呢?
楊生:我信其有,因為道乃無上真理.我信其無,因道本無為,
借乩傳理,不執於乩,乩有靜止歸無之時,乩一靜止,仙佛退駕,
此到還我自由,我佛自在,你佛不來,亦互不相干.我願作自性佛,
因外佛有一日會歸於無,聲色齊滅.故我信其為無.我歸我,你歸你,
豈可乩筆整日不放下呢?我得其妙矣,
濟佛:哈哈!你信自己,不信我乎?
楊生:非也,你是佛,我學佛,你會扶鸞,我也會用筆寫字,你說我說
同是一說,只要不離此理,就是這個了.
濟佛:這個那個,到底是那個?
楊生:0...
濟佛:不可說,不可說,好了!聖德堂佛案上坐鎮了不少
三教聖神仙佛金身,不知楊生比較信仰那位?
楊生:這叫我如何開口,一開口便有失公平,說信這尊,不是對那尊
無禮嗎?所以說全信,如此較公平.
濟佛:大道無形,言語道斷,故天花亂墜,不如心花一朵.信在我心,
誠信則靈應.信道修道成道,信佛修佛成佛,信我學我成我.今日再
以八德中之信為題,藉題發揮,將此信念灌輸在眾生腦海之中,
願眾生修此信用之道,而成就無量之功德也.楊生魂魄投體,吾回.
+
+
+
14
↑
聖道旅程-
第十四回-弘揚聖德-人和得天助-懷抱道心-靈性自逍遙-#14
濟公活佛-降-歲次:壬戌年十二月廿二日[1983年2月4日]
詩曰
生來死去本天然
了悟修真體可捐
氣斷飛昇三界外
原靈煉就火中蓮
濟佛:今日有那麼多來賓蒞臨聖德堂參鸞,楊生你覺得如何?
楊生:覺得人情可貴,道心溫暖,還要更加努力精進.
濟佛:聖德堂的道業欣欣向榮,頗得人助天助,此皆諸生和氣一團,
彬彬有禮,作修行者之模範,使外人見而欽仰,喜來同修,互為助道.
故廟堂之興衰全在信眾的人和與否,許多廟堂都因爭名奪利,人事
糾紛,造成支離破碎,致使有心於道的人各奔前程,甚或裹足不前了.
楊生:恩師真是有感而發,弟子頗有同感.聖德是在風雨中誕生,故
弟子甚為珍惜,無不以戰戰兢兢心情,來辦理上天的聖業,全體堂生
均能互為溝通,道氣融融,使鸞務,社務均能有所進步,這一切首當
要感謝恩師提攜,庇佑及諸天仙佛的顯化相助.
濟佛:咱們師徒近十年來;心靈相契,扶鸞著書,通靈點化,已度化
不少眾生,使其回心向道,為師聊可安慰.但這幾年你也受了不少
魔障的煎熬,然而,你當存感謝心去對待那些施魔設障者,如果沒有
這些魔障,你也不會想衝破突圍,追求上進,更上一層褸,所以說-
大道在目前,無人可阻踐.人只要抱以大公無私精神,去從事每一項
工作,一定可以得到天助,地助,人助!
*無極寶殿;聖德堂即將興建,這是未來普度眾生的道場,也可以說
是一個選佛場,應運堂,其中的玄機,只有讓各人去體悟了,為師願
從旁助一臂之力.準備上蓮臺.
楊生:我已坐穩,請恩師起程.恩師為何帶我來此地呢?
濟佛:這是極樂館(殯儀館).
楊生:這是個陰森森的地方,為什麼稱為極樂館呢?
濟佛:哈哈!人生忙忙碌碌,難得幾時清閒,今日這些解脫塵勞的人,
可以安心休息了!
楊生:我看眼前那些遊魂,有些面帶悽容,有些慌慌張張,並不安心呢.
濟佛:楊生你說對了,生前不能安心,死後也無法安心,其原因何在?
因他將生前的煩惱掛礙帶到另一個世界.人死靈魂不死,因肉體滅亡
,心念猶存,所以他們不能一了百了.
楊生:既然如此,生前必要預先安排善後,才能落得輕鬆.
孔子曰-不知生,焉知死.世人迷迷糊糊投胎而來,又迷迷糊糊脫殼
而出,既不知生來,也不知死去,所以難以預做善後準備.
楊生:那麼該如何避免去路茫然呢?
濟佛:這也是個大學問.快到新年時,世人都會預先準備一些新衣服
來穿,相見嘻嘻哈哈,互道恭喜.世人既知有新生之日,也須明白有
老死之時,應該就當明日會死,今天即準備好了善後;人能如此,
朋友在陰間見面,也能互道恭喜.賢徒!你看前面二位陰魂在說什麼?
楊生:傾耳聽見二魂正在對語-
甲魂:老兄!你也來了,你帶了多少錢呢?
乙魂:我的錢都留在人間,該還的都還了,妻兒也衣食不慮,我雖
無帶分文,也沒欠帳,落得輕鬆.而且妻兒也準備了一些紙灰給我,
也可用在陰司化作泥土,蓋一間新居!
甲魂:銀紙灰如何蓋屋?
乙魂:這些金粉,銀粉是無價之寶,怎麼不能呢?
甲魂:果然老兄背上包袱裝滿了銀紙灰.
(二人談論之間正好遇著濟佛帶楊生哈哈大笑而來!)
濟佛:二位老兄啊!不要再做白日夢了,難怪你們夜晚睡不夠,白天
還躺著不想起來呢,你們別蓋新屋了,這些紙灰就撒在陽世妻兒為
你們新建在山上的別墅屋上,化成養份,讓青草化為生命,
萬年常青吧!
(二位陰魂聽罷濟佛的警言,忽然驚醒覺悟,心想-墳屋沒有鋼筋鐵
條僅借我一身骨架支柱而建,璣十年後這些髓架也腐爛成灰而崩塌,
像今天這些紙灰還值多少錢?)
濟佛:二位既然了悟了人生幻境,不要再空思妄想,死了這條心吧,
好去追求未來的新生活,人間的學校既已畢業,就必需脫去此件
校服(孝服),皮衣,再換一間學校吧,楊生上蓮臺,我們再換一個
地方吧,
楊生:遵命,未知恩師要往何方?
濟佛:百聞不如一見,你上蓮臺,我帶你上路吧!
楊生:恩師為何帶我來此地?這裡好像人家在辦喪事,門口還貼上-
忌中,我有點害怕.
濟佛:生死乃人之常情,無老死,焉有新生?世人只喜得抱娃兒,不知
娃兒乃是老頭兒改頭換面,轉世而來.今日之喜乃是昔日之悲的
代價,如能了悟生死循環的道理,自然對生死的看法會平淡無奇了.
楊生:恩師這麼說,但弟子還是有些怕怕.
濟佛:不要小生怕怕!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人死只是三寸氣斷,
好像睡大覺一樣,不必害怕,我帶你進入廳堂參觀一下吧!
楊生:恩師既然如此說,只得奉陪.隨恩師背後進入這家門內,看見
一個人躺在靈床上,子孫正在為其換衣服,莫非過世不久,為何面目
栩栩如生,四肢還那麼柔軟呢?
濟佛:這其中自有道理.此人昨日午時去世,因係一位修道者,平常
好善樂施,而且茹素三十年,所以今天雖死猶生,故身體尚未僵硬.
楊生:不知一般人能否有此種瑞相?
濟佛:有些人心狠手辣,硬繃繃的,未死前有的已經身體僵硬,何能
待得氣斷息停?
楊生:修道果然有此神妙,其理安在?
濟佛:
一,修道學佛,心腸慈軟,脾氣較柔,所以死後不會立即僵硬.
二,修道學佛者,持齋茹素,其氣質輕清,故死後不會立即僵硬.
三,修道學佛者,心亦善念,志在仙佛,自能感召上天之正靈,陽氣,
暖流加被,所以死後不會立即僵硬.
因有此三種原因,所以才會導致今日所見之瑞相.
楊生:原來瑞相由人修得,非是天生所能的.看他們子孫似乎很悲傷
樣子,但卻恭敬有禮,每人頭上皆有瑞光,看來一定是道德之家.
濟佛:是的!他們一家皆是修道學佛之人.
楊生:人死靈魂已去,但為何不見此人的法身去處呢?
濟佛:這位善智是一位在家居士,三寸氣斷時已有仙佛引渡,留此
遺體供子孫憑弔.凡是去逝後肉體能得栩栩如生,象徵去路安祥,
大有好處,語云-不得好生,但求好死.願世人來得愉快,去得瀟灑,
不要死前還得與黑白無常拖拉掙扎,那就凶多吉少了.今日我們不
多打擾他們了,讓他們盡一點孝道吧!生前無人為父母更衣休浴,
就此一次,聊表孝心,我們再另找一個地方吧,
楊生:遵命,濟佛:這是一塊稻田,我們來割稻吧!...
楊生:又無帶何工具,如何割稻呢?
濟佛:出家人出門不帶刀,只好用手代刀了.
楊生:這裡一部份稻子好像在白天剛割過,尚有一些明天可能繼續
採收.
濟佛:還算內行.
楊生:我還是個自耕農呢!
濟佛:不要再聊天了,你看這一堆草,有何感想?
楊生:老稻已三寸氣斷,一刀斃命了!它躺在地上,不久化作灰土,
成為肥料.但卻留下無數種子,子子孫孫,繼起先人的生命,不斷在
人間為它繼行活世濟人的使命.
濟佛:說得對,老稻死了,世人不覺悲傷,視為新陳代謝.然而,人雖
有情,天地亦有情,只要生得愉快,死也愉快,則生死如一.現刻
我採一些稻米,來個頃刻種稻.
楊生:恩師用手抓了一把稻米,走到田邊的一塊果菜園中,剛好未
播種東西,又有些水氣,恩將師稻穀往下一灑.
濟佛:請看我用蒲扇扇它,叫它趕快起床爬上來.老稻!老稻,舊根
換個新巢,離了那家,來到此地,有水有風,且好暫居,生根發芽,
出人頭地,醒來!醒來,
楊生:恩師口中唸動真言,果然稻剛播下種,已長出綠芽,真是神妙!
濟佛:老的死了,小孩出生了,看來多麼有精神,不像老稻彎腰駝背,
一身枯黃,這就是人生,生死之道,妙在其中,願世人了悟之!好了!
準備回堂.
楊生:我已坐穩蓮臺,請恩師回堂.
濟佛: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
+
+
15
↑
聖道旅程-
第十五回-牽牛入甕-猶如蛇吞象-慾念出籠-像是虎歸山-#15
濟公活佛-降-歲次:癸亥年二月十九日[1983年4月1日]
詩曰
生前切莫愛風流
地獄群群老不修
天上逍遙拋色相
皮囊包骨者無油
濟佛:今夜老衲興之所來吟了一詩,突然忘記最後三字,要諸生接句,
諸生卻無言以對,諸位太客氣了.老衲吃素已久,故以煮無油三字
添上,倒也尚稱恰當.今夜著作聖道旅程,蓮臺忘記帶來,所以改乘
其他交通工具而來,我看楊生又不適合坐這種工具,暫且在聖德堂
稍休息,與楊生談談吧!
楊生:恩師今夜無蓮臺可乘,如何到來呢?
濟佛:你聽過牽牛入甕的故事嗎?
楊生:聽過,但有些不相信.
濟佛:今天要讓你相信.牛是吃草,為何會跑到甕內呢?原來此牛不願
吃草,聞到主人在牛欄放置一甕美酒,這天時別寒泠,懶得外出吃草,
聞得酒香,未吃先醉,一頭仰往甕口探了進去,腳向前走了一步,
卻將此甕美酒踏得爛碎,什麼也吃不到了.
*主人發現藏置的陳年美酒,被這隻老牛踏破,一時怒氣沖天,回頭
持了一把斧頭往牛頭砍了下去,老牛一命鳴呼哀哉!主人宰了此牛,
當時又無牛肉店可以批發,一時也吃不完,便把牛肉分割,放在另
一個甕內,用鹽醃之哈哈!終於牽牛入甕了,誰說不可能?世上甚多
老牛,想吃嫩草,糟踏幼女,老而不修,終至被牽入監牢甕內了!
楊生:第一次聽到這個故事,還蠻有意思呢!那麼今天恩師搭何交通
工具來聖德堂呢?
濟佛:我跳入酒甕飄流而來.
楊生:弟子不解其意?
濟佛:我會暈船,一跳入酒甕,因酒精發作,故也昏睡不醒,因睡著了,
所以酒甕飄在海上,浪拍風打,不覺眩暈,藉著寒流佛風,將老衲流浪
到聖德道岸(場),此時剛好被聖筆用正在扶鸞的鐵製筆頭敲了一下
,酒甕被打破了,老衲受此劇烈震動,以為發生海難,睜開眼睛一看,
已在聖德堂中,醒來恍如一夢,今夜,我就是如此來的.
楊生:恩師醉語連篇,蘊藏不少禪機,恩師既在酒甕,何以要藉水浪
而來呢?
濟佛:酒雖滿腹,心卻中空,故能上浮.水能解酒,故醉佛躺在法水上,
以酒甕化作慈舟,一路順風而來,也是一妙啊!
楊生:確實酒中有道.酒乃水做,以水而解,解鈴還是繫鈴人,要解去
枷鎖,仍須靠自己,要上蓮臺一樣靠自己向道而步步上進.請問恩師,
不少世人常日夜與酒為伍,昏醉迷亂,如此是否也是像剛才恩師所
說-牽牛入甕呢?
濟佛:正是,人一酒醉,須要人牽手扶,有路不能走,有車不能駕,
東倒西歪,語無倫次,狂言粗暴;斯文者,此時也像一頭長兩隻角的
牛胡來亂闖,正人也像黃牛,沒有半句信用之話了.有者變為水牛,
須湊水才能解其醉,然後回至家中,東吐西吐,滿地污穢,腳臉不洗,
倒地便睡,大小便也不知,房間成牛欄,人也變成牛,滿室酒氣,
家屋成酒甕,人如牛入甕中,像嗎?再者,人之慾念(肉慾),像隻老虎,
食肉為生,極易傷人,如不禁錮,一旦放牠出來,跑進山林,那就後
患無窮了.
楊生:恩師比喻甚妙!
濟佛:今夜我們不雲遊訪道,在此靜室談佛論道,楊生可提出問題,
為師願為解說.
楊生:感謝恩師給我這個機會!以最簡單的說法,如何修道呢?
濟佛:哈哈!一切眾生,大小善事都辦一點,總覺得異常歡喜.吾輩
修道之人,不必以道的規矩為界限,只要勸人或出力幫助辦點好事
,都是修道,並非日日靜坐在那裡,才算修道,隨緣隨地,隨人隨事,
不管大小,總要歡人往好處走,莫往壞地去,那就是善行方便,那就
能得無上果報,隨隨緣緣,不必裝出修道的樣子,但凡有人與我說
句話,共一件事,總叫他喜喜歡歡,那就是佛祖的行為,菩薩的心地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這四層時時不離了,這便是修道了.
今日就此,吾回.
+
+
+
16
↑
聖道旅程-
第十六回-光前裕後-德者歸聖域-繼往開來-修人得超昇-#16
濟公活佛-降-歲次:癸亥年二月廿六日[1983年4月9日]
詩曰
聖道悠悠步旅程
人生一世好名聲
慈懷積德延天壽
九十高齡道不輕
濟佛:人生如夢,在夢中的人卻不以為然,如魚在水中,人生於空氣
之中,均亦不自覺.魚一旦離水,人三寸氣斷,才知道他已離開原來
的居所,所以必須將此假體拋棄,轉身換位,才能頓悟本來.今夜
老衲將帶楊生與其先父會面,以解其思親之情,及藉機勸化世人.
楊生準備上蓮臺.
楊生:遵命!恩師今夜要帶我拜會先父,內心無限感慰,但一股傷感
之情亦油然而生,浩蕩親恩未報,何以堪之?
濟佛:人生聚散本是因緣,只要你代天宣化,不負天命,即是報答
親恩最好的方法.我們起程吧,
楊生:隨師剎那來至這個環境極美,雲淡霧薄之地,到處有山水奇花
,真是一個好勝境.
濟佛:這是西方世界.
楊生:前面浮出一道光芒,看見觀世音菩薩飄然而來,弟子叩拜大士,
菩薩:楊生免禮.濟佛今日帶你來探望先父,你先父已知之,他現在
正在紫竹林邊的一間精舍中等候你們,吾特來引進.
濟佛:感謝觀音菩薩代勞.
楊生:隨著菩薩前進,步履輕飄,好像騰雲般轉了幾圈,現在已看到
一間聖殿,在松竹梅盛長的叢林旁邊,殿上書有-清靜精舍.
右聯曰-青松翠竹白梅成三友.
在聯曰-靜念泯思靈性化六塵.
濟佛:你先父已在裡面等待我們,不要再逗留,趕快隨菩薩進去吧,
楊生:是是,隨觀音菩薩步進殿中,看到先父正坐於蒲團之上,看到
我們進來,立刻站了起來.滿面笑容,精神煥發,似無老態,好像
健壯了許多,
菩薩:大家在此蓮椅就坐,楊生父子別後重逢,趁此刻相敘吧!
楊生:感謝菩薩賜座.
濟佛:楊生我們就座吧,
楊生:這張檀木桌上已擺好了幾盤鮮果,清菜及一爐檀香.
菩薩:爾父於壬戌年十二月十一日歸天後,吾便度其往西方而來,
因他生前為人心地善良,積德不少,且持早齋五十餘年,又受你開堂
扶鸞著書及編輯善刊代天宣化,建有大功德之庇佑,所謂-一子
進聖門,九族盡歡欣也.父子別後,人情難卻,藉此機會一敘,亦可了
此因緣.
楊生:感謝菩薩引度弟子先父往生西方.父親啊!您歸天之後,母親
及兄弟們,都非常思念您,不知近況如何呢?
菩薩:你父親俗名曰-楊東印,歸天後已受封為東印尊者,現正修煉
之中,故你不必憂慮掛懷.
尊者:儒兒今日來此,父子相見,內心無限歡喜,承蒙菩薩引進,濟公
活佛加被,今日總算脫離凡塵苦海!得到安閒清淨及明朗的智慧,
你們不要再掛念了,
楊生:父親去逝當夜,為何有要帶善書的夢示,為兒在您身邊放置了
三本聖書,不知您有否帶來?
尊者:因我生於清末,當時生活清苦,教育未普及,為父只是耕農作工
維生,目不識丁,於魂魄脫離肉體那一刻,突然神識清醒,自覺所學
不多,知道爾等獻身聖門,如能帶些聖書更能對去路有所幫助.
濟佛:爾父去逝時,我亦在場,與大士,關聖等均對爾父勸導要他帶
善書,以便自修,況這些善書均為楊生所著,助爾父悟道,光明靈性,
感應更速.
楊生:原來如此,家父年歲已高,本不問世事,我有此夢境,覺得甚為
驚奇,原來是我佛慈悲加以開示,使其目丁轉甲.
濟佛:善哉.
%
楊生:另有一疑.先父去世,兒睡於靈邊時,為何每夜均有夢示,內容
均是教導宏道做人的道理.
尊者:因我年歲已高,肉體牽絆,近來對兒孫之事,已有些模糊,但
靈性脫離肉體之後,好像黑夜見光明,一切了然,如脫去一件厚重
衣服一般,覺得輕鬆無比,也深知你們的一切,雖有菩薩相度,但尚
依戀不去,故對兒等交代訓言,期盼你們將道業辦好,不可有所差錯
,有違為父一生素以秉持之正氣無私精神,故每多交代.
楊生:先父出殯前,我做一夢,見白色靈堂已換為紅色布幔,子孫等
均穿紅色棉襖,如有喜事一般,不知為何有此夢境?
尊者:儒兒!人生如夢,生而喜,死而悲;但為父一生從不做虧德事,
勤儉度日,又有你在聖堂效勞,代天宣化,立下無量功德,故為父能
無疾安祥而逝.當時我並不害怕,只覺一股氣喘不過來,但片刻即
感舒暢,覺得身外有身,一個是躺在床上的假我,對其默然而視,
*大士及濟公活佛,關聖帝君在旁為我講了一些話,告訴我陽壽已盡
,不要留戀肉體,我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你們兄弟在靈前哭泣,
我亦傷心,但經過大士等的解說開示,已漸漸了悟一切,因我一生
無何過錯,大士及濟公活佛便帶我乘蓮臺往西方而來.
壬戌年十二月廿四日清晨,我引你的魂魄到靈堂觀此喜事現象,
表示吾登仙而去,已得有好的歸宿,你們不用悲泣,故喜氣洋洋.
濟佛:人間少一位好人,天上多一位菩薩,天上正準備歡迎,喜氣一片
,故有喜氣洋洋的現象.
楊生:又見先父也是穿紅棉襖,由布幔裡走出來,滿臉紅潤,精神煥發
,與臨終時所穿黑袍,截然不同,我問您,兒等在靈前以素禮祭拜先父
,是否喜歡?您告之曰-拜素食品,甚為喜歡,但尚要拜一付香腸.
令愚兒心中納悶不解其故,正在疑惑中,突然有人告曰-您父不但
希望你們兒孫拜父以素品,更希望你們代代能夠以一付香的心腸
傳家,如此才是不忘祖德.我聞語,豁然開悟,先父為何能有如此
奇妙的禪機開示?
尊者:哈哈:我生前雖目不識丁,但歸天後因脫去假體,又經仙佛點化
,了悟三世因果,我的前世乃一武曲星下凡,故性烈正氣在懷,在前
二世又是觀音座下之護法,今世歸天經菩薩點化,了知一切,靈性
漸漸復明,故有此能力,希儒兒不要懷疑老父之先知.
楊生:是是!請恕愚兒單純之想法.再者您又化為一隻白鶴,飛來
愚兒手中,愚兒走至門外,白鶴卻往天空飛去,夢示至此醒來,正好
是十二月廿四日清晨五點半,一時心情喜悅,心知先父駕鶴仙去,
不知先父還有何指示?
尊者:我駕鶴仙去,正是乘蓮而來,這個夢對你有深深的啟示,即是
獻身辦道之功德,絕非虛妄,確有其事,為父生前雖然無大過,但也
未立下大功德,因得到你之德助,所以才能如此一帆風順,不必
受地獄之苦.
濟佛:因數世前,楊生與尊者結有一段因緣,所以在爾父五十六歲
高齡時,你才投胎,結為父子之緣,亦是人間稀有之事.
楊生:原來如此,請問先父您最近在此如何修煉呢?
尊者:因生前正氣性烈,染有少許口業,現在每天在此禪定唸佛,用
口唸佛號,以消口業.
濟佛:這真是對症下藥.
尊者:濟佛見笑了.
楊生:在這裡修行,還有什麼心得嗎?
尊者:我此世除有少些口業外,其它並無何過錯,一生四處助人,
禮佛,持齋,也積了不少功德,加上三世因果及儒兒之助力,故能受
菩薩引度來此,現在除唸佛及煉性外!也常在精舍四處閒遊.
楊生:請問菩薩,不知家父何日能夠正式成為一位自在菩薩?
菩薩:約再半年東印可漸脫俗業,斯時定可下凡到聖德堂結緣.
尊者:我歸天後,甚感安心者,即是見你們兄弟一團和氣為吾料理
後事.
楊生:不知我們兄弟為您造的佳城滿意嗎?
尊者:佳城造得很好,可供做子孫留念之.慎終追遠,憑此一地方.
爾母年紀已大,她一生女德深厚,近年又受她服侍,費神甚多,希
你兄弟要好好盡孝照顧起居以安養天年.你與德中兒都獻身聖門,
希一心一德,盡力負起聖職,自然後福無窮,為父在天之靈亦可免為
憂之;爾等有德,為父亦有功(光),希勿負父心,好好努力吧!
濟佛: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楊生一生獻身聖門立功立德,祖先亦受蔭
超昇聖界,經過此次之印證,不但楊生心中有所感悟,世人亦當以此
為鑑.父母不在者,兒孫宜多行功立德,以超拔祖先,自己亦可平步
青雲,今日至此,楊生準備回堂.
楊生:感謝菩薩宏恩,度我先父及准弟子來此與先父一敘,解此孝思,
請先父多保重,拜辭了!
濟佛:聖德堂已到,楊生下蓮臺,魂魄投體.
回↑
+
+
+